精英家教网> 试卷>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题目详情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2)运用劳动、生产与经营的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落实?(8分)参考答案

2.A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题中强调了比特币是虚拟的数字货币,它并不是现实的货币,也不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因此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因此答案A正确;由于比特币是虚拟货币,因此其发行量并不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B说法错误;C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

3.C

[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而本题材料中的“以物易物”的交易行为,并没有以货币为媒介,不属于商品流通,故①项不能入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本题材料中“以物易物”的交易行为并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量,②项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使得商品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浪费,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的“以物易物”的交易行为是商品交换,也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

4.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民币升值意味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增强,这样有利于我国商品的进口,不利于出口,但是A项使大量中国人涌向美国,说法错误;B错误,大量一词说法不当;C表述正确,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美元贬值,使中国产品被涨价,美国人生活成本上升;D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5.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上图可知,2014年1月以,人民币是不断贬值的,因此是外汇汇率升高,故排除选项AB,因为这两个图的外汇汇率是下降的。选项D错误,因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汇率变动的影响的知识。

6.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美国市场奶粉原价格为每桶20美元”,且“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 8:1”,可知美国市场奶粉原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20×8,即160元人民币;根据题中材料“美国市场奶粉现价格为40美元”,且“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7:1”,可得知美国市场奶粉现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40×7,即280元人民币;综上所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用人民币购买美国婴儿配方奶粉,其价格变动可以表示为:(280-160)÷160,即75% 。由此可见,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7.D

[解析]

试题分析:猪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①错误,因为养猪业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会使猪肉的供给量增大,和题意无关;②正确,因为他肉类供应量大幅增加,人们会减少对猪肉的消费使猪肉需求量下降;③错误,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会使需求量增大,不合题意;④正确,媒体曝光40吨病死猪肉销往该地会使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选D。

考点:本题考查需求与消费的关系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既说明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也说明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项中的表述过于绝对,是不科学的,故不入选;生产决定消费,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相关知识。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本题材料中“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首先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消费反作用生产,故其次是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故再次是增加财政收入;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合理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故最后是增加民生支出。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

12.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需求”,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收入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消费,一方面要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另一方面要提高居民对未收入的预期,以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消费,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对信贷消费要作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故②项中“鼓励信贷消费”的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③项中措施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从国家角度而言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15.B

[解析]

试题分析: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二三四线城市在用人需求量上均超过一线城市,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仍然是多数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区域”要求劳动者一方面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适应市场需求。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6.D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①选项本身说法有误,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而不是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题肢④本身说法错误,投资的收益与投资项目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故排除;题肢②③说法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投资理财的选择

17.C

[解析]

试题分析:政府减收汽车养路费有利于降低汽车的使用成本,此时可以买车,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提高,有利于增加购买股票的收益,此时也可以投资股票,故A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政府增收汽车养路费会增加汽车的使用成本,此时不建议买车,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下降,会降低购买股票的收益,此时也不建议投资股票,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汽油与汽车属于互补商品,汽油价格下降有利于降低汽车的使用成本,此时可以买车,股票价格与银行利率成反比,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降,投资股票收益减少,此时不建议投资股票,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汽油价格攀升会增加汽车的使用成本,此时不建议买车,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下降,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股票收益增加,此时可建议投资股票,故D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居民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农村集体经济范畴内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本题材料中“张某则以接纳转租的方式共承包了村中的土地20亩,每年经营收入超过10万元”,表明张某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本题材料中“农民王某把自已的3亩集体承包地转租给张某,每年得到900元的租费”,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由此可见,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相关知识。

19.A

[解析]

试题分析: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中的表述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

20.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题干和题肢,很容易发现--“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的说法错误,故题肢③不选,因为排除C、D中均含有题肢③,故排除;通过比较②和④,②中“确保”两字过于绝对,排除;答案选B。

考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营改增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负担,同时促进社会分工,产业优化升级,故入选。①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营改增并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与劳动效率的提高无关,营改增涉及的行为主体是企业,而不是个人,对实现社会公平并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营改增的意义

24.D

[解析]

试题分析: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从今的货币政策。A项中“增加税收”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属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二者均适用于经济过热,而“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滞缓,三者不能组合,故A项不能入选;B项中“提高存贷款利率”属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同样适用于经济过热,而“降低税率”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滞缓,三者不能组合,故B项不能入选;C项中“减少国债发行规模”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而“降低存贷款利率”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滞缓,故C项不能入选;D项中“积极的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滞缓,“增加货币发行量”以及“降低存贷款利率”均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滞缓,三者可以组合,故D项表述正确,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2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强调的是诚实守信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由此可见,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项中的表述不是从经济生活角度而言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故④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诚实守信与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

26.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裁定,美国在对中国输美暖水虾、金刚石锯片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归零方法计算被调查企业倾销幅度的做法违反了《反倾销协定》,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充分说明了世界贸易组织实行自由贸易和非歧视性原则,致力于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与争端,努力扩大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由此可见,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

2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占全国比重提高,为20.5%”,虽然说明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增速较快,比重不断提高,但从其占全国比重提高为20.5%上看,②项中“中西部已成为外资利用的主阵地”的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发展经济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故③项中“主要依赖外资发展经济”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①③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2014年一季度我国利用外资的实际情况,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相关知识。

28.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该省应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而不是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故排除题肢①;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应该符合经济规律,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而不是简单的通过限制等手段,故排除题肢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9.C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身份证法的修改包括增加指纹信息,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体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错误,公民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并没有扩大,身份证法的修改行为主体是人大,依法行政是政府,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人大的权力、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32.(1)(一)图表反映了2007-2012年间我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增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都低于财政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我国分配应该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应注重统筹城乡发展。(4分)

注:答案为第二问。

(2)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发挥税收作用,缩小收入差距等。⑤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缩小城乡差别,坚持共同富裕道路。(10分)

33.(1)①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和GDP增速,说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比重偏低,分配政策不合理。(3分)

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不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分)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分)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

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从而增加收入。(2分)

④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