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练习 > 题目详情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答案:

一、共12分,每小题2分-

1.B 2.C 3.D 4.B 5.D 6.A

二、共11分

7.(1)万类霜天竞自由 (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故不积蛙步 无以成江海

{共4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8.〈1〉甚于防川〈2〉无则加勉(3)偏信则暗〈4〉忠言逆耳利于行

(2分.答:二两句即可,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9.⑤①④③②⑥ (2分)

l0.答案略。学生能任选一句谈出自己的感情,且言之成理〈2分〉、语言流畅(1分)即可

三、共7分..

11.意象:不再回来的夏曰、掠过的云影、极浅极淡的微笑的面容、发黄的扉页、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书、太仓促的书〈2分,能答出四个即可〉.

表现的意义:"不再回来的夏日"一一表现青春已经逝去,不再回返.“掠

过的云影“一一表现青春短暂,匆匆而去。"极浅极淡的微笑的面容"一一

表现青春的记忆不够深刻,不够清晰."发黄的扉页"一一表现随着时光的

流逝,青春已结束很久,在记忆中变得陈旧了,不鲜明了."装订得极为拙

劣的书一一表现了没有好好地把握青春,珍惜青春."太仓促的书--

表现了青春短暂,转瞬即逝.〈2分,要有适当分析,意思对即可〉..

12.示例: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说"泪水""启程",是一种反常搭配."启程 "

说明为青春流逝而流下的泪水刚开始涌出,还远没有停止。

"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面容"和"浅""淡"是一种反常搭配,恰当地表达了没有好好地领略青春、体味青春的内心感受。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仓促"和"书"是一种反常搭配,作者将"青春"'..

比作"书'.再用"仓促"来修饰,就将青春的匆匆而逝和拥有青春时对青春

时光的不够珍惜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3分,找出诗句1分,分析2分.能找出一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注:诗歌本身的读解具有多义性,学生的答案可以和参考答案有差别,但要

言之成理。

四、共15分

13.B (2分)..

14.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水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了。

15.王道之成  教民(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C (2分〉17.D 〈2分)18.B 〈2分〉19.D 〈2分〉

五、共15分l

20.(1)"永恒好役"指贝多芬生前永无休止的音乐艺术创作.〈2分,意思对即可〉

(2)"荒诞命运"指贝多芬承受的个人的孤独、贫困、病痛、失聪以及精神上无休止的折磨,也指人类所共同经受的精神苦难.〈3分,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

个要点1分〉

21.答案要点:①贝多芬一生创作了300多部作品,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艺术财富.②贝多芬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大堆手稿,把对艺术、对生命无限的希望、追求和眷恋留在了这个世界.③贝多芬胸怀为全人类服务,把人类从精神苦难中解放出来的远大志向。④贝多芬战胜了自己悲苦的命运,并通过音乐把白己战胜命运的勇气、意志、激情等给予了千百万人,点燃起他们内心世界的熊熊之火.(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求答案统一.学生只要谈出对贝多芬音乐"涵义"的理.解且言之成理,即可得一分;见解较独到或认识较为深刻的,得2分。

23.答案略。要求:能较恰当地选择出一个历史人物,并能扣住这个人物,谈出自

己对"真正的英雄"的认识即可.(4分〉

六、共40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成公九年〉秋,郑伯到晋国去,晋人为了惩罚他勾结楚国,在铜革是逮住了他奕书攻打郑国.郑人派遣伯蠲求和,普人杀了他,这是不合于礼的.两国交兵,使者可以来往两国之间。楚国的子重攻打陈国来援救郑国.普侯视察军用仓库,见到钟仪,问人说:“戴着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谁?"宫吏回答说:"是郑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侯让人把他放出来,召见并且慰问他.钟仪行再拜之礼,叩头。普侯问他家世代所作的官职,他回答说:"是乐官."普侯说:"能演奏音乐吗?"钟仪回答说:"这是先人的职责,岂敢从事于其他?"晋侯命人给他一张琴,他弹奏南方的乐调.普侯说:"你们的君王怎么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晋侯再三问他,他回答说:"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奉事着他,每夭早晨向令尹婴齐、晚上向大夫侧去请教.我不知道别的."晋侯将这种情况告诉了范文子.范文子说:"楚囚是君子啊.说话时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背弃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这是不忘记故|曰: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不背弃根本,这是仁:不忘记故旧,这是信:没有私心,这是忠:尊崇君主,这是敏.用仁来辨理事情,用信来保守它,用忠来成就它,用敏来推行它.事情即使很大,也必然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的友好呢?"普侯听从了,对钟仪重加礼遇,让他回国去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