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六年级寒假生活作业

六年级寒假生活作业答案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临海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1)小学三年级时,

(2)十多年后,

2.第⑨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3.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4.本文标题“评语”可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7.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
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请选择一个词语填在第⑭段的横线上。
A.惊喜    B.惊讶    C.惊慌
(4)本文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B.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D.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5)本文标题“评语”能不能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上海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⑴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⑵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⑶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仅仅怀揣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⑷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⑸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⑹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儿美妻,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⑺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⑻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⑼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注】①诗的前几句是“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②指“我”的母亲。
1.第⑵段画线处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⑹段画线句子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⑼段中“放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在作者眼中,远行、游历也是漂泊的一种。
B.只要有勇气漂泊,就能战胜暂时经济困难。
C.漂泊的痛苦与残酷,也能成为精神的财富。
D.哪怕是被动漂泊,也能让你全面体悟生活。
E.年轻时不漂泊身体就会衰老器官就会退化。
F.漂泊能让你发现世界有虚幻丑陋也有真美。
5.请结合文意,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全文看,引用泰戈尔《新月集》中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⑴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⑵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⑶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仅仅怀揣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⑷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⑸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⑹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儿美妻,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⑺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⑻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⑼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注】诗的前几句是“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指“我”的母亲。
【小题1】第⑵段画线处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什么?(2分)
【小题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⑹段画线句子作赏析。(3分)
【小题3】第⑼段中“放逐”的意思是                  
【小题4】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6分)

A.在作者眼中,远行、游历也是漂泊的一种。
B.只要有勇气漂泊,就能战胜暂时经济困难。
C.漂泊的痛苦与残酷,也能成为精神的财富。
D.哪怕是被动漂泊,也能让你全面体悟生活。
E.年轻时不漂泊身体就会衰老器官就会退化。
F.漂泊能让你发现世界有虚幻丑陋也有真美。
【小题5】请结合文意,为本文拟一个标题。(2分)
【小题6】从全文看,引用泰戈尔《新月集》中诗句的作用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⑴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⑵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⑶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仅仅怀揣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⑷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⑸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儿美妻,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⑺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⑻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⑼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注】诗的前几句是“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指“我”的母亲。

1.第⑵段画线处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什么?(2分)

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⑹段画线句子作赏析。(3分)

3.第⑼段中“放逐”的意思是                  

4.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6分)

A.在作者眼中,远行、游历也是漂泊的一种。

B.只要有勇气漂泊,就能战胜暂时经济困难。

C.漂泊的痛苦与残酷,也能成为精神的财富。

D.哪怕是被动漂泊,也能让你全面体悟生活。

E.年轻时不漂泊身体就会衰老器官就会退化。

F.漂泊能让你发现世界有虚幻丑陋也有真美。

5.请结合文意,为本文拟一个标题。(2分)

6.从全文看,引用泰戈尔《新月集》中诗句的作用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①小学三年级时,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
②十多年后,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疑惑和急切心理。
(3)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5)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的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可见,积极的评语和鼓励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影响.作者在以后的人生中也引以为戒,在教学中注重用积极的“评语”鼓励学生,学生因为老师的“评语”而充满了感恩之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上海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 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 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 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⑴小学三年级时,___;

⑵十多年后,___
2.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和___心理。(3分)
3. 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4. 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B 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 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D 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5.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 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都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之《无敌铁金刚》的旋律。于是,我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去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交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我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①学三年级时,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
②十多年后,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3)第⑭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4)请说说读了本文之后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5)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2015 •上海) 阅读下文,完成1〜5题。(22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 起哄说,“不用功。”

        ⑧ 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 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总

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交还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

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

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 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1) 小学一:年级时,                                         ;

(2) 十多年后,                                     

2.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 和   的心理 (3分)

3. 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4. 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 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 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5.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试着概括。
①小学三年级时,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我了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后来我才知道是误读.;
②十多年后,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
①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
②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3)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肖复兴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有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飘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⑦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⑧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⑨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①:“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飘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注】①诗的前几句是“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年轻时应该去远方,在作者眼中,远行、游历也是漂泊的一种。

B.收到儿子的E¬mail很高兴,支持儿子的远行,引出全文要谈的话题,只要有勇气漂泊,就能战胜暂时经济困难。

C.只要敢于漂泊,哪怕经济困难,也能闯荡出来。哪怕是被动漂泊,也能让你全面体悟生活。

D.漂泊的痛苦与残酷,也能成为精神的财富。漂泊能让你发现世界有虚幻丑陋也有真美。

E.青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脆弱,单薄,而又无力,茫然不知该落在何处。如果不趁年轻时漂泊,身体就会衰老,青春就会老去。

2.第②段作者说“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子作赏析。

4.从全文看,引用泰戈尔《新月集》中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肖复兴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能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飘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⑦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⑧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⑨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①:“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飘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注】①诗的前几句是“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年轻时应该去远方,在作者眼中,远行、游历、旅游也是漂泊的一种。

B.收到儿子的E­mail很高兴,支持儿子的远行,引出全文要谈的话题,年轻就要有勇气去漂泊。

C.只要敢于漂泊,哪怕经济困难,也能闯荡出来。哪怕经历坎坷,也能让你全面体悟生活。

D.漂泊的痛苦与残酷,也能成为精神的财富。漂泊能让你发现世界有虚幻丑陋也有真美。

E.青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脆弱,单薄,而又无力,茫然不知该落在何处。如果不趁年轻时漂泊身体就会衰老,青春就会老去。

2.在第②段作者说“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子作赏析。

4.从全文看,引用泰戈尔《新月集》中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教授生涯

聂鑫森

       柯森个子高挑,身板笔直,国字脸,大个头,说一口纯正的京片子。他很讲究服饰,尤喜着西装,西装又喜着红、白二色,配上适合的衬衫、领带、西裤、皮鞋,确实是风度翩翩。

       他所著的《中国古代家具考订》和《明清家具鉴赏》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常印常销,上百万元的版税尽纳囊中。他的头衔很多:湘楚明清家具研究协会副会长、《中国家具》杂志高级顾问、明清家具收藏协会会长……。有本事的人,也就有脾气。柯森是个很张扬的人,讲课时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与同事相处,口无遮拦,从不肯仰人鼻息。夫人常劝他收敛一点,他手一挥:“我心坦荡,直言无忌。”

       他也有遗憾。制作明清家具的材料,黄花梨木、紫檀木、红木、楠木、乌木等,作为活生生的树,他大都看过、摸过、嗅过,但黄花梨木至今无缘一见。因此,他总是利用寒暑假,在崇山峻岭中寻访,自费请向导请保镖,涉险度难,乐此不疲。在这一点上,同事们还是很佩服他的。一踏上旅途,背着大旅行包,工装工裤,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时髦打扮。

       这个暑假,柯森去了湘、粤、鄂交界处的龙虎山,那是还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整整去了五十天,回来后,(1)人瘦了,脸黑了,手上脚上都缠着纱布,一双眼睛亮灼灼的,眉梢上洋溢着喜气

       有人问他发现什么了?他一笑:“没有。但那地方很好玩。”

       皇天不负苦心人啊,他终于找到黄花梨木了,不是几棵,是一片!

       至今他还记得,他和向导保镖在那片茫茫无际的大森林中转了一个多月。一天午后,翻过一道大石崖,在一片向阳的坡地上,突然发现了一片黄花梨木树。阔叶高干,树径皆在三四十厘米以上,异香氲氤,郁郁苍苍。他用相机拍照,用摄像机拍摄,招呼助手丈量面积,亲自数点单位植株……他们的帐篷,在这片林子里整整扎了五天!

       黄花梨啊,美丽的黄花梨。

       回到学院,他把这个秘密深深地埋在心里,没有对任何人说。他要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发布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他完全想象得到当这篇论文面世后,会让多少人瞠目结舌,会让多少人欢欣鼓舞。

       两个月后,论文连同照片在《中国家具》杂志上发表了。果然不出所料,海内外电话不断,同事和学生见了他格外亲切。院长还特意给他打电话,说那些车旅费和其他费用都由学院报销,柯森说:“谢谢。我不花公家的钱!”

       一眨眼半年过去了,柯森接到一份请柬,是广东的一家著名仿古家具制造厂发来的,邀请他去参加一个“国产黄花梨仿明清家具博览会”。

       国产黄花梨?他们在哪儿发现的?他兴冲冲地去了。

       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一色的黄花梨仿明清家具:圆后背交椅、兽面虎爪炕桌、罗汉床、六柱式架子床、衣架、琴桌、茶几……一位女讲解员款款地说:“这些黄花梨,产自我国湘、粤、鄂交界处的龙虎山,是潇湘林业学院的柯森教授历数年之功,寻山访水,于偶然中发现的……”

       (2)仿佛被雷击了一般,柯森只觉天旋地转,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我好浑啊!正是他的这篇颇获名声的论文,引去了一些好利之徒。刀斧之下,这一片黄花梨还能存活下去吗?

       回到学院后,他无端地病了好几天。病榻上的他想起了《庄子》中的教诲:散木者,矮小谦卑之木,方可尽其天年;而名贵、高大之木,一旦广为人知,则难逃砍伐之劫。

       病好后,柯森似乎换了一个人,讲课轻言细语,与同事相处恭谦有礼,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名衔一一婉言辞去,连衣着也朴素起来。

       他请人用毛笔写了个斗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托裱后,装入镜框,挂在书房的正面墙上。只是在梦中,柯森常常看见那一片郁绿芬芳的黄花梨……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故事内容。

2.从全文来看,黄花梨的遭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句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第(1)句:                                                               

第(2)句:                                                                   

4.文章结尾为什么写柯森“只是在梦中”“常常看见那一片郁绿芬芳的黄花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4.阅读台湾作家王传明的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评语
    ①一九八八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的最后上课日,有些小朋友知道要领奖或打算去图书馆借假期要看的书,所以还是背了书包。我昵?既不借书,也不领奖,索性空手到校。果然,在学校待了半天,拿了张学期成绩单,就等中午排队回家。
    ②转过路口,队伍自动解散。我加入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    上,已经折得皱巴巴的。
    ③“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那几个已经看了评语却没搭腔的,就是最好的证明。
    ④“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翻起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害群之马?”我说。“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康康苦笑着亮出评语:“好动多言”,小安的是“生活散漫”。
    ⑤“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的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⑥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的字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
    ⑦小男生可能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心里还是在意老师的看法。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⑧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来自己哪里用功了?我和几个好朋友一样,上课是皱着眉头,甚至不耐烦地“啧”一声警告我们。她既然觉得我们这一群心不在焉、好动多言、生活散漫,又怎么独独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嗯,这似乎比较有可能。看,评语上还有墨水未干就被弄脏的痕迹呢。又或者是老师觉得我赶作业时的奋笔疾书、月考当天的临时抱佛脚,也算是一种用功。
    ⑨晚上,我拿成绩单给爸爸签名。爸爸皱着眉,先看一整排从国语、数学,到体育、美劳全都是“乙”的成绩,再看到另一旁的老师评语,欲言又止。最后,只叮嘱我要听老师的话多用功,就签了名。
    ⑩整个寒假过年期间,我本打算依往例,在看电视、玩游戏中度过,但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前一周的返校日,我才发现大多数同学才要开始赶工,而我的作业只剩下两篇日记,其他的全写完了。
    ⑫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⑬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我带了书包到学校,不只装了借的书,还有镶框的学期成绩奖,和图书馆义工的小礼物。书包塞得沉甸甸的。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
    ⑭由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的⑮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活泼又用功?”我有点讶异。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⑯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我又听见朋友们相互比较着。原来心不在焉、不知上进、好动多言……乃至活泼欠用功,几乎都轮流交替被拿来当我们的评语;尴尬和难过在脸颊加温,眼泪快要夺眶而出。那一刻。 我脑海里闪过许多想法……
    ⑰于是,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庆幸取代了。
    ⑱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给学生的成绩单评语早已改成印刷字体,而且内容都是电脑设定、只需勾选的样板文字,简便,却很难发挥我期待的效果。所以我准备了一盒粉彩印刷的名片纸,除了给表现杰出的学生赞美,更想给有待改进的学生适时的肯定。
    ⑲我用字迹工整、快干墨水写的字,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手机短信,或网络留言。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而我总是不忘提醒学生和自己,当别人给我们一个“欠用功”的评语时,不必灰心难过。如果觉得“又用功”对我们其实更有帮助,看错一个字又何妨?
(选自2015年第9期《青年文摘》,有删改)(1)联系上下文,说说老师“活泼又用功”的评语给“我”带来哪些的变化?
(2)第⑧段中极力描写“我”看到整句评语后的心理活动,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3)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能变成优秀学生?
(4)第⑯段画线处“那一刻,我脑海里闪过许多想法……”请揣摩并写出“我,此时的想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书的真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中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养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既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地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了读书的真意义。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大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封疆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则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上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上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是一个,譬如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却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国文水准低落而已,但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的人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了。

(选自《俞平伯文集》)

12.下列不属于作者对“读书的真意义”的论述的一项是(3分)(  )

A.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古今历史如在对面,这样就可以代替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

B.读书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养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

C.读书可超越时空,与孔子、孟子、杜工部、苏轼等先贤对话,通解古人的情思。

D.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13.下列关于本文谈到的文字和文字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字教育的失败,会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

B.六、七两段论述文字和文字教育的意义,其实也是为了表明读书的重要意义。

C.方块字从古至今是有着很大的变化的,这在我们理解前人的思想时会显出一定的弊端。

D.文字是文化的寄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有很重要的作用。

1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有几处引用了古人名言,如作者一开始就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古人总结出来的求学的宝贵经验,从反面切入话题,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

B.本文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从读书想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不但视野辽阔,而且思想深刻。

C.作者特别赞赏中国方块文字的重要意义,非常深刻地批评了少数人用音标文字代替方块文字,以避免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建议。

D.本文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平实通透,充满感情,说来饶有兴味,启人深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读书的真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中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养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既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地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了读书的真意义。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大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封疆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则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上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上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是一个,譬如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却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国文水准低落而已,但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的人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了。(选自《俞平伯文集》)
1.下列不属于作者对“读书的真意义”的论述的一项是(  )
A.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古今历史如在对面,这样就可以代替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
B.读书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养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
C.读书可超越时空,与孔子、孟子、杜工部、苏轼等先贤对话,通解古人的情思。
D.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2.下列关于本文谈到的文字和文字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教育的失败,会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
B.六、七两段论述文字和文字教育的意义,其实也是为了表明读书的重要意义。
C.方块字从古至今是有着很大的变化的,这在我们理解前人的思想时会显出一定的弊端。
D.文字是文化的寄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有很重要的作用。
3.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有几处引用了古人名言,如作者一开始就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古人总结出来的求学的宝贵经验,从反面切入话题,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
B.本文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从读书想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不但视野辽阔,而且思想深刻。
C.作者特别赞赏中国方块文字的重要意义,非常深刻地批评了少数人用音标文字代替方块文字,以避免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建议。
D.本文通篇娓娓而谈,说理透彻,语言平实通透,充满感情,说来饶有兴味,启人深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