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七年级进阶集训

七年级进阶集训答案解析

科目:gzzz 来源:2012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显智库风范。2011年3月1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正式付诸实施,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统一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地把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材料四: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某市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该市城乡经济和社会连续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万元社会总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结合材料一,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2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1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zz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题 题型:综合题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显智库风范。2011年3月1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正式付诸实施,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统一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地把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材料四: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某市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该市城乡经济和社会连续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万元社会总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结合材料一,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2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1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zz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显智库风范。2011年3月1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正式付诸实施,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统一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地把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材料四: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某市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该市城乡经济和社会连续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万元社会总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结合材料一,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4)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zz 来源:不详 题型:论述题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显智库风范。2011年3月1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正式付诸实施,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统一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地把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材料四: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某市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该市城乡经济和社会连续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万元社会总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结合材料一,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2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1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
中国新闻发言人遭遇“七年之痒”
杨雪梅
  这些天,故宫博物院的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手机更是整天响个不停,都是要求采访的电话和短信。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也让他寝食难安。
(一)
  不管你信不信,最近一个时期在公众中流行的两句口头禅“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是一个奇迹”居然都来自于中国最早培训的号称“黄埔一期”的资深发言人、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应该说在当时的舆论氛围下,一个新闻发言人能够不回避,能够坦然面对记者前所未有的逼问,没有怒发冲冠离席而去,已经相当不错了。然而由于缺乏媒体的从业经验和传播素养,也犯了一个资深发言人不该犯的低级错误,没有体现发言人在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清华大学教授史安斌,算得上王勇平的老师,作为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主讲教授,对于新闻发言人在中国的困境,他心知肚明,王勇平绝不是个例,正是目前中国发言人现状的集中体现。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去年我国仅中央和省级新闻会就达到1700多场,在世界上也属罕见。与过去相比,我们的新闻发言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中国的媒体变局来看,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
(二)
  新闻发言人的一言一行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但他们也时常会卷入舆论的漩涡,遭到广泛的质疑。他们是信息的传播者,却也是信息的过滤器。他们有时是消防员救火队,有时却是适得其反火上浇油。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他们却总犯一些低级错误。这就是中国的新闻发言人。
  复旦大学教授童兵认为,在中国从事新闻发言人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实行,许多地方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与实践,新闻发言人大多如履薄冰。  
(三)
  清华大学副教授王君超认为,网络确实使新闻发言人面临极大挑战,而且微博用户可以实现“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传播模式下的“协作传播”,从而挖掘或逼近事实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发言人发布信息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使发布会取得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如果不告知真相就会漏洞百出。
  史安斌认为,好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忠实说,迅速说,首先说”。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寻求部门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制造社会共识,而不是引发官民对立。
  新闻发言人虽然改变不了事实,却可以做到“不知道的不说,不清楚的慎说,没有把握的不乱说,必须说的好好说”,作为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新闻发言人在避免对立、减少摩擦、消除误解、传递诚意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四)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大体上有三种一是主管领导,二是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的“总管式”人物,三是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其中第二类人选是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最主要的来源。选择以上三类人员从总体上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但从长远看,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这三类人员大都是官员出身,鲜有媒体的实际工作经验,往往刚培训出来,干了没两年,就提拔了,转岗了。这样又要从零开始。
  这些年新闻发言人的培训非常多,经常是培训到哪里,哪里的新闻发布制度就可以建立起来。可是,在中国,新闻发言人依然是稀缺资源。
  值得忧虑的是,许多书籍、许多讲座传播的都是新闻发言人的应对之策、推诿之术。王君超认为,如果说发布会有军规的话,那么最大的一条就是:真相第一,技巧第二。发布会的社会效果,永远只服从于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事实,告知真相。一场虚假的言不由衷的发布会,无论包装得如何堂皇,无论取得如何立竿见影的瞬间效果,都只能是浮云。(选自2011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一节从最近流行的口头禅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第(四)部分的文字,分条概括我国新闻发言人资源稀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看,你认为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我国应该推进哪些具体措施来提升新闻发言人的整体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6分)

材料一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的留学生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他们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有人想学俄国。这就是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况。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点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从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团结了广大的劳动人民,执行了这个用乡村包围城市的方针,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并且是成功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中国共产党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作为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同时,也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与共产党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共同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创造条件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摘自胡乔木《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请回答:

(1)材料一“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了哪一派政治人物主张?(2分)

(2)材料二中造成“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局面的教训是什么?(2分)

(3)参考材料三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6分 任答三点即可)

(4)比较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几种政治力量所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6分)
材料一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的留学生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他们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有人想学俄国。这就是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况。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点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从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团结了广大的劳动人民,执行了这个用乡村包围城市的方针,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并且是成功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中国共产党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作为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同时,也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与共产党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共同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创造条件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摘自胡乔木《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请回答:
(1)材料一“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了哪一派政治人物主张?(2分)
(2)材料二中造成“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局面的教训是什么?(2分)
(3)参考材料三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6分 任答三点即可)
(4)比较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几种政治力量所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三新丛书·高考历史专项练习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56年9日,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2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断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3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

  材料4 1959年彭德怀给毛泽东信的摘要:“现时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就其性质看,这种情况的发展已影响到工农之间、城乡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的。”“过去一个时期,在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主要是:“1.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2.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了。”“我觉得,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进一步教育全党同志,甚有益处。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地不去追究个人责任。反之,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事业的”。

请回答:

(1)材料1中中共八大决议提出的观点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是什么?

(2)材料2的观点与材料1的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导致这一分歧的主要原因。

(3)怎样评价材料3的观点?材料3的观点与材料2的观点在思想路线上有什么联系?

(4)材料4中彭德怀的观点与材料2、3中的观点有何分歧?应当怎样评价彭德怀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历史上,英国等近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目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年

85(万)

1856年

7(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1866年

130(万)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是一个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成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期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43年达到4%。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士兵。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2)根据材料二、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五,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措施对这些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经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3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历史上,英国等近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目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年

85(万)

1856年

7(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1866年

130(万)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是一个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成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期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43年达到4%。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士兵。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3分)

(2)根据材料二、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3分)

(3)根据材料五,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措施对这些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5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经验。(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建国纲领】
(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一日政治协商会议第十次会议全体一致通过)
国民政府鉴于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设应即开始,为邀集各党派代表与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以期迅速结束训政,开始宪政,特制定本纲领以为宪政实施前施政之准绳,并邀集各党派人士暨社会贤达参加政府,本于国家之需要与人民之要求,协力一心,共图贯彻,纲领如左:
【叁、政治】
(一)当前国家设施,应顾及全国各地方、各阶层、各职业人民之正当利益,保持其平衡发展。
(二)增进行政效能,应整饬各级行政机构,统一并划清权责,取消一切骈枝机关,简化行政手续,实行分层负责。
(三)建设健全之文官制度,保障称职人员,用人不分派别,以能力、资历为标准,禁止兼职及私人援引。
(四)确保司法权之统一与独立,不受政治干涉,充实法院人员,提高其待遇与地位,简化诉讼程序,改良监狱。
(五)厉行监察制度,严惩贪污,便利人民自由告发。
(六)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之普选,迅速普遍成立省、县(市)参议会,并实行县长民选。边疆少数民族所在之省、县,应以各该民族人口之比例,确定其实行选举之省县参议员名额。
(七)自治县政府,对于其辖区内之国家行政,应在中央监督指挥之下执行之。
(八)中央与地方之权限,采均权主义,各地得采取因地制宜之措施,但省、县所颁之法规,不得与中央法令相抵触。
--1946年2月2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和平建国纲领》通过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和平建国纲领》在政治上体现的民主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5届山西临汾市高三暑假补课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 会党是自清代开始存在的一种民间秘密社会团体。它之所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拉拢、联络的对象,其原因有三:一是会党的反清思想与革命派殊途同归天地会产生于满汉民族矛盾中,由明朝遗老在康熙、雍正年间初创,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至乾隆时势力大盛。随着历史的发展,“复明”观念逐渐淡薄,“反清”成为辛亥革命前会党的主要思想。共同的斗争目标成为两者结合的基础。二是会党力量强大,团结互助,会员遍布大江南北各省。革命派在宣传民主革命理论时,忽视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巨大作用,其宣传仅局限于知识分子范围,导致“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余人而已”,革命力量极其弱小。而“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且会党人数众多,成员多“骠悍之徒”,内部组织严密。三是会党的主要成员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常常酝酿自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败导致人心浮动,利用会党发动起义就成为孙中山等人的首要选择。但是,会党成份复杂,成员涉及各阶层,除贫苦农民外,还有小商贩、雇工、匠人、穷苦落第知识分子衙役、士兵乃至殷实户、流氓、地痞等,团体散漫,纪律松弛,个别会员公然在茶楼酒肆谈论革命细节,泄漏起义秘密,加之饷械不足,训练缺乏,致使各次起义“发难易,成功难”。从1908年起,革命党人将发动群众起义的重点转向新军新军士兵参加会党的人数极多,一般占总数七成左右,如武昌起义时,湖北新军中不少士兵甚至部分下级军官就属会党中华山成员。所以联络新军仍然是以会党为媒介进行的。由于有与会党先前合作的基础,所以革命派在新军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新军的革命积极性、自觉性大大提高。因此,当起义总指挥部被破坏、领导核心成员被杀害、革命形势万分危急时,新军各标营的革命党人和会党同仇敌忾,纷纷自动秘密串联,共同集议,相约起义。可以说,正是新军和会党英勇顽强的斗争挽救了革命,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结合材料,写一篇关于会党和辛亥革命关系的小论文。(要求:字数180字左右,论点明确,论证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怎样教训?(2分)

    材料四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第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4)为解决苏联社会存在的问题,50年代以后,苏联曾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结果如何?(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5分)【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建国纲领

(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一日政治协商会议第十次会议全体一致通过)

国民政府鉴于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设应即开始,为邀集各党派代表与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以期迅速结束训政,开始宪政,特制定本纲领以为宪政实施前施政之准绳,并邀集各党派人士暨社会贤达参加政府,本于国家之需要与人民之要求,协力一心,共图贯彻,纲领如左:

叁、政治

(一)当前国家设施,应顾及全国各地方、各阶层、各职业人民之正当利益,保持其平衡发展。

(二)增进行政效能,应整饬各级行政机构,统一并划清权责,取消一切骈枝机关,简化行政手续,实行分层负责。

(三)建设健全之文官制度,保障称职人员,用人不分派别,以能力、资历为标准,禁止兼职及私人援引。

(四)确保司法权之统一与独立,不受政治干涉,充实法院人员,提高其待遇与地位,简化诉讼程序,改良监狱。

(五)厉行监察制度,严惩贪污,便利人民自由告发。

(六)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之普选,迅速普遍成立省、县(市)参议会,并实行县长民选。边疆少数民族所在之省、县,应以各该民族人口之比例,确定其实行选举之省县参议员名额。

(七)自治县政府,对于其辖区内之国家行政,应在中央监督指挥之下执行之。

(八)中央与地方之权限,采均权主义,各地得采取因地制宜之措施,但省、县所颁之法规,不得与中央法令相抵触。

——1946年2月2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和平建国纲领》通过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指出《和平建国纲领》在政治上体现的民主原则。(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5分)【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建国纲领
(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一日政治协商会议第十次会议全体一致通过)
国民政府鉴于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设应即开始,为邀集各党派代表与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以期迅速结束训政,开始宪政,特制定本纲领以为宪政实施前施政之准绳,并邀集各党派人士暨社会贤达参加政府,本于国家之需要与人民之要求,协力一心,共图贯彻,纲领如左:
叁、政治
(一)当前国家设施,应顾及全国各地方、各阶层、各职业人民之正当利益,保持其平衡发展。
(二)增进行政效能,应整饬各级行政机构,统一并划清权责,取消一切骈枝机关,简化行政手续,实行分层负责。
(三)建设健全之文官制度,保障称职人员,用人不分派别,以能力、资历为标准,禁止兼职及私人援引。
(四)确保司法权之统一与独立,不受政治干涉,充实法院人员,提高其待遇与地位,简化诉讼程序,改良监狱。
(五)厉行监察制度,严惩贪污,便利人民自由告发。
(六)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之普选,迅速普遍成立省、县(市)参议会,并实行县长民选。边疆少数民族所在之省、县,应以各该民族人口之比例,确定其实行选举之省县参议员名额。
(七)自治县政府,对于其辖区内之国家行政,应在中央监督指挥之下执行之。
(八)中央与地方之权限,采均权主义,各地得采取因地制宜之措施,但省、县所颁之法规,不得与中央法令相抵触。
——1946年2月2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和平建国纲领》通过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指出《和平建国纲领》在政治上体现的民主原则。(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材料题

10.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五: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请回答:
(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大胜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4)材料四中罗斯福为应对危机而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它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是从哪一重大会议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请举例说明“特色”之处(至少两例)。
(6)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