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课时金练 三年级下

课时金练 三年级下答案解析

科目:czzz 来源:江苏期中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某校九年级(1)班围绕“维护校园安全,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求救自救,提高保护能力”为内容召开主题班会。会前班主任布置任务:李进同学负责收集材料、张莉同学分析班会上展示的材料、赵强同学整理同学们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李进展示了他收集到的四则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各地学校纷纷按照教育部门指示,组织学生进行防震防火等安全疏散演练。
材料二:某校初中女生小慧和小琳在上学路上被三名歹徒持刀劫持,她俩智斗歹徒,脱身后及时报警,使歹徒受到了刑罚处罚。
材料三:自云南盈江地震发生以来,中央财政已向灾区下拨救灾资金逾亿元。    
材料四:某校初中生钱诚原来迷恋网吧,经常逃课,无心向学;经过老师、家长的教育,他决定戒除网瘾,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和班级事务中去,最终变成了一个优秀学生。
张莉看了李进展示的四则材料,觉得有的材料符合主题要求,有的材料不符合主题要求。
(1)你认为哪些材料才符合班会主题的要求?哪些材料不符合主题?请你简单讲出不符合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张莉分析李进展示的材料说:“材料二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歹徒持刀劫持的行为具有严重的_________性;最终他们都受到了刑罚处罚。在我国,惩处犯罪分子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把上述张莉没有说完的内容补充完整。
张莉继续分析:作为中学生,我们要象小慧和小琳那样学会求救和自救;象钱诚那样拒绝不良诱惑。
(3)当遇到比较严重的危险时,我们应该怎样求救和自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战胜不良诱惑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赵强收集同学们对学校的建议。
(5)假如你是该班的学生,你要提交给赵强的建议是什么?(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zz 来源: 题型:阐述见解题

17.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找到新的友谊,创建新的班级。但是初中生活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困难和挑战,有些同学开始厌学,甚至旷课、逃学。
为此,某校七年级(6)班准备开展以“我学习,我快乐”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加入你是该班成员,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任务。
探究一:学习是苦,还是乐?
 
认为学习是
苦的原因
①学习科目的增多,内容增加,难度加大。
②老师的讲课方式改变了,与小学老师不一样了,不适应
(1)关于“苦”的原因已经给出两条,请结合自身实际,再写出两条。
答: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认为学习是
乐的原因
①学习可以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
②拥有学习的机会是快乐的。
(2)关于“乐”的原因已经给出两条,请结合自身实际,再写出两条。
答:好奇心获得满足时;成功破解难题时;
 
结论
(3)根据上述原因的分析与陈述,关于“学习是苦,还是乐”你的结论是什么?
答: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探究二:我学习,我是主人
 
问题探究
(4)面对探究一中关于“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与挑战,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对症下药。要争取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还应该做哪些尝试和努力呢?
具体措施答:①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②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做学习的管理者;④把握学习节奏,了解,适应代课老师的教学风格.
探究三:发掘潜能,你我同行
 
问题探究
(5)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生活的你,还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潜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大金矿,蕴藏丰富,价值连城。请你客观地评估一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潜能(两点即可。)
答:①我自己的记忆力不是很好,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能记忆很多的知识,特别是很多诗词等;②我的体能较差,经过平时反复地训练与坚持,现在一次能持续跑3000米了
(6)我们要取得成功,要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就需要做到①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潜能;②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③在心目中想象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语言文字应用

15.高二年级1200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历练”的作文,在蛹破茧或蝶、鹰折翅坠崖、蚌含泪孕珠扎堆之时,一篇以“雷火炼殿”为素材的习作脱颖而出。学生会学习部对作者文昕展开了一次访谈,得知素材竟然就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3-1)的教材,大家不禁拍案叫绝。结果书记员只顺着记受访者文昕的答访,将访谈提问的同学的问题漏记了。请你根据文昕的回答,补上访谈问题。(以下文昕简称“文”,学生会访谈者简称“访”)
   访:①你是怎么记住“雷火炼殿”这则素材的?
   文:我在物理教材上一看到这则素材就怦然心动,于是我就把它复印下来剪贴到自己的素材本上,并反复琢鹰它给我的人生启迪,白天没有想透,晚上就寝时就继续想……第二天一早我又把感悟写到剪贴的素材边上。经过“读--贴--想--写”这四个环节,这则材料就牢牢地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访:②你在写作时是怎么想到运用“雷火炼殿” 这则素材的?
   文:刚看到“历练”这个文题时,我想到的也只是某人接受重重磨练后走向成功之类的素材。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的素材过于老套,没有新意。既然从“人”的角度不佳,我就想从“物”入手,而且尽量往大家不容易想到的素材上去想,于是就联想到了物理课本上的这则素材。把物理学科上的材料运用到语文学科上来,有点儿脑筋急转弯的味道,估计一般人是不大会想得到的。
   访:你在写作中是怎样来处理“雷火炼殿”这则素材的?
   文:我在写作中也并非只是简单地叙述“雷火炼殿”这一物理现象,而是将“金殿”与周围的建筑物作对比,将经受雷火历练的金殿与失去雷火历练的金殿作对比,在“受不受得住历练”和“经不经历练”这两组鲜明的对比中,来更好地表现“历练”这一题旨。
   访:我们时常感叹,我平时看的书又不少,但到写作时怎么还会感到“无米下锅”呢?文昕同学写作《历练》一文的切身体会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实现从“眼中之材--脑中之材--文中之材”的三级跳,才能永远有米下锅,而且常下常新,常下常香。感谢文昕同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zz 来源: 题型: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七年级学生小丽的三个日记片断。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断一:金色的九月,我们来到了新的学校,开始了新的初中生活。我小时候一直梦想自己能做一个音乐家,可是初中的学习压力大了,我还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吗?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有意义吗?
片断二:第一单元考试后,我的成绩很糟糕,妈妈狠狠地骂了我一顿。我现在回想,进入初中后每天有那么多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还要应付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真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有什么用……
片断三:进入初中后,每天放学回家我都忙着复习功课、做练习题。尽管我一直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没有明显进步。该怎么学习才好呢?
(1)请你给片断一中的小丽解答疑惑。
(2)如果你是片断二中小丽的妈妈,你会告诉小丽学习有什么意义?
(3)片断三中的小丽怎么样才能成为学习的管理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zz 来源: 题型:材料分析题

20.盐城市某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围绕“正确看待挫折“这一主题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列出的部分调查问题:
①挫折往往会在人们心理和行为上引起的消极反应的表现有哪些?
②青少年学生可采取哪些方法战胜挫折?
③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战胜挫折?
④青少年正确看待挫折有何重要性?
⑤学校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耐挫教育?
⑥导致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同学们准备分三组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第一组调查“是什么”类的问题,第二组调查“为什么”类的问题,第三组调查“怎么做”类的问题。(注:一般来说,“是什么”类的问题包括事物的含义、特征等;“为什么”类的问题包括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怎么做“类的问题包括对待事物的举措、行动等)
(1)请填写各组应调查问题的序号。(友情提醒:多填、少填均不得分)
第一组调查:①;第二组调查:④⑥;第三组调查:②③⑤。
在调查中,同学们收集到下列两则材料:
材料一  小明进入初中后,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加和难度的加深,逐渐感到学习力不从心。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更使他越来越自卑,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不再和同学交往,成绩也越来越差,甚至想放弃学业。
材料二  沈阳市女孩梁帅在5岁时因车祸失去了1 0个手指和右腿。后来经历了22次手术全身缝合了1万余针,才得以保住生命。爸爸告诉她:“世界上只有让人瞧不起的人,没有让人瞧不起的脸。”面对如此大的打击,梁帅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她不仅与同龄人一样坚持读书,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口衔毛笔苦练书法,先后10余次获得国际和国内书法大赛金奖’并且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当代书法家”称号。
(2)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将如何劝说小明?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
(3)梁帅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你就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谈谈自己今后的行动计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白老师,你是我的朱砂

我一年级的班主任是白玉琴老师。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小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提问大家谁能复述一遍。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我那时梳着齐眉娃娃头,一缕湿发遮住了眼帘。汗水淋淋的我顺手捋了捋头发,白老师立刻大声说,好啊,毕淑敏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请起立。A我魂飞胆颤,当下想以后哪怕是头发把眼珠刺瞎了,也不再捋头发。我恍若慢镜头一样起身,企图拖延时间以想他法。也许因为我动作太慢,白老师在这个当儿另起了主意。她说,毕淑敏站到讲台上来,面向大家复述课文。

天啊!没有任何法子对抗,我只好拖着双腿,像老爷爷一样挪向讲台。咬牙切齿痛下决心,以后剃成个秃瓢,永不留发。B从课桌到讲台的那几步,是我7年人生中最漫长的荆棘之旅。然而无论怎样蹒跚,总有到了尽头的那一刻,我只好战战兢兢地开始了回答。

如何下的课,全然忘却。以上是我开蒙之后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开蒙,古时指儿童入书塾接受启蒙教育,现如今泛指儿童开始上学识字。早年的开蒙礼,要由礼官为即将入学的孩子们,在额头点一粒大大的朱砂眼。点眼的具体位置是在鼻根上方印堂的中央,名曰“开智”。象征着这孩子从此脱离了蒙昧的混沌,睁开了天眼。朱砂色艳如血,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美艳无比且触目惊心。之后是孩童学写“人”字、谢师恩、开笔石上练字、初背三字经……破蒙如同破晓,人生从此曙光乍现。

“小猫钓鱼”后,我听白老师对别人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好记性的孩子,居然把整篇课文复述得几乎一字不差。几十年后我重回母校,有年轻老师对我说,白校长(白老师已成为校长)至今还会说起当年的你,是多么聪慧……

时至今日,我常在想,自己并不聪明,那一日的捋发,看似偶然,也许是心中的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使然。细心的白老师看穿了一个畏葸的女孩乔装打扮后的渴望,她温暖地推动了孩子的尝试。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觉到了被重视被喜爱的欢欣。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将伴随终生。

我上学时没有举行过开蒙礼,白老师就是我的朱砂。

                                       (选自《北京晚报》,作者毕淑敏,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用“白老师,你是我的朱砂”这个令人费解的句子作为题目?

                                                                                 

2.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

  (1)说说画线句A的妙处。 

                                                                                 

  (2)阅读画线句B,为什么作者说从课桌到讲台只有几步,但却是“我7年人生中最漫长的荆棘之旅”?

                                                                                    

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将白老师比作“我的朱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16届山东省荣成第三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

只追前一名

崔鹤同

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0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挑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 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 000个剧本,就是1 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____________,更需要_______________。

1.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⑤段相应的横线上。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

3.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4.有人认为希华·莱德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

5.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说说朱成的事例给你怎样的启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原因又是什么?

    B.继茅盾与巴金之后,今年49岁的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三任主席,她年轻,干练,风韵雅致,令人侧目而视。

    C.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已经感动了几代人。这封让每一个人都不忍卒读的遗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在日伪档案中发现的。

    D.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洁净的银白世界,使得这里游人如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1. A.
    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原因又是什么?
  2. B.
    继茅盾与巴金之后,今年49岁的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三任主席,她年轻,干练,风韵雅致,令人侧目而视
  3. C.
    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已经感动了几代人。这封让每一个人都不忍卒读的遗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在日伪档案中发现的。
  4. D.
    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洁净的银白世界,使得这里游人如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原因又是什么?
B.继茅盾与巴金之后,今年49岁的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三任主席,她年轻,干练,风韵雅致,令人侧目而视。
C.赵一曼烈士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已经感动了几代人。这封让每一个人都不忍卒读的遗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在日伪档案中发现的。
D.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洁净的银白世界,使得这里游人如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凤城片区2010年中考第一次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占领一座“制高点”

陈鲁民

  ①从飞机上往下看,白云缭绕,山峰林立,莽莽苍苍,很是壮观。在人的世界里,同样也是山峰林立,如刀似剑,直插蓝天,可以说每个杰出的人都是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制高点。

  ②李白、杜甫占领的是诗歌的制高点,奇伟瑰丽,难以企及;王羲之、颜真卿占领的是书法的制高点,一字千钧,力压群雄;鲁迅占领的是杂文的制高点,笔扫千军,所向披靡;牛顿、爱因斯坦占领的是物理学的制高点,博大精深,奇妙无比……想和他们一较高低,想从他们手里夺取制高点,一般来说不大可能,弄不好就会被人嘲笑为“蚍蜉(蚂蚁)撼树”。

  ③然而,这并不是说别的人一点出头机会都没有了,因为还有次一级的制高点,同样很重要,很壮美。如果说李杜占领的是三山五岳,你还可以去占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一样的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譬如诗歌,即便不能和李杜争老大,仍可以独树一帜,占领自己的山头,苏、辛占领的是豪放派的制高点,柳永、李清照占领的是婉约派制高点,陶渊明、谢灵运占领的是田园诗制高点,岑参、王昌龄占领的是边塞诗制高点,读他们的诗作,或波澜壮阔,或小桥流水,或金戈铁马,或柔情似水,都诗意盎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精神熏陶。再退一步讲,如果连占领普陀、五台的机会也没有了,只要你努力创造,不断摸索,还有无数有名或无名的山头在等着你去征服、去占领。

  ④有了自己的山头,你就是标准、楷模,你就是权威泰斗,你就有了话语权。可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激烈竞争,攻城拔地,可以占领的山头早被人占领完了,当今世界,更是人才济济,竞争到了白热化程度,想拥有一座自己的制高点,是越来越难了,但难归难,不等于没有一点机会。

  ⑤关键要选准方向,找好突破口。一个最基本原则是:决不重复别人,务必要独出心裁。比如练书法,我们练一辈子隶书也超不过汉隶水平,终生研习草书也难赶上张旭、怀素,然而,现任书法主席张海苦心揣摩多年,终于发明了一种韵味独特的“草隶”体,清新明快,一鸣惊人,发挥“杂交优势”,硬是在草、隶两座大山之间崛起了一座新的制高点。

  ⑥再就是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每个制高点都是一点一点地堆起来的,说是占领其实更是建设,没有个十年二十年功夫,不可能奏效,有的甚至要倾终生之力。因为道理很简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看看我们周围那些拥有制高点的人,哪一个不是夜以继日的工作狂,哪一个不是把事业看得重于生命?

  ⑦每个有志者都需要占领一座制高点,不一定是珠穆朗玛,不一定高耸入云,但一定是独具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饱含自己心血的事业高地、生命巅峰。

(1)

简析本文标题“占领一座‘制高点’”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认为怎样做就能有机会占领一座制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第⑦段加粗的“珠穆朗玛”指什么?如何理解作者说“有志者都需要占领一座制高点”,又“不一定是珠穆朗玛”?

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课文中所写事例不能证明选文第⑥段所阐明道理的一项是

[  ]

A.

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B.

邓稼先用十多年时间带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自主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

C.

香菱为了学诗,在黛玉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诗歌,又经过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苦心孤诣,她写出的第三首诗终于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香菱学诗》)

D.

海伦·凯勒由艰难地学说每一件东西的名称开始,其学习语言的过程经历了无数的痛苦煎熬,最终成为美国著名女作家。(《热爱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兰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
《清兵卫与葫芦》(节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了“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中“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这是有意设置悬念,旨在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B.文中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描写了清兵卫在购买那只被没收的葫芦的过程中的反常表现,目的是暗示葫芦的非同寻常,为下文买卖价格的悬殊埋下伏笔。
C.对被教员没收的葫芦的归宿的交代是小说的结局部分,葫芦最终得到了专家(古董商)的认可。这其实是对清兵卫爱好的肯定,也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
D.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
【小题2】下列对本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发表于1913年,在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和功利主义气氛中,作者对美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显得微不足道、落落寡合,这正与清兵卫的处境相似。
B.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连哭也没有哭”表现出清兵卫当时“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自知理亏,无意反抗”的精神状态。
C.行文至末,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最终被无情地扼杀了,他只好改变了他的爱好。但是,这新的爱好也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涵了新的矛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像,可激发读者在阅读结束后对主题内容的继续思考。[来源
D.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篇小说和第三单元的《炼金术士》(节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具有类似的寓言意义: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最初的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
【小题3】小说结尾处写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绘画,而父亲“又在开始嘀咕了”。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3届浙江省兰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

《清兵卫与葫芦》(节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了“没出息的孩子”!他的父亲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1.下列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中“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这是有意设置悬念,旨在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B.文中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描写了清兵卫在购买那只被没收的葫芦的过程中的反常表现,目的是暗示葫芦的非同寻常,为下文买卖价格的悬殊埋下伏笔。

C.对被教员没收的葫芦的归宿的交代是小说的结局部分,葫芦最终得到了专家(古董商)的认可。这其实是对清兵卫爱好的肯定,也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

D.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

2.下列对本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发表于1913年,在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和功利主义气氛中,作者对美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显得微不足道、落落寡合,这正与清兵卫的处境相似。

B.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连哭也没有哭”表现出清兵卫当时“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自知理亏,无意反抗”的精神状态。

C.行文至末,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最终被无情地扼杀了,他只好改变了他的爱好。但是,这新的爱好也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涵了新的矛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像,可激发读者在阅读结束后对主题内容的继续思考。[来源

D.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篇小说和第三单元的《炼金术士》(节选)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具有类似的寓言意义:人的追求总是容易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因为这种最初的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

3.小说结尾处写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绘画,而父亲“又在开始嘀咕了”。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3分)

失语的石头  舒婷

①鼓浪屿最负盛名的是各种风格的建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未免有些自夸,至少十几国领事馆,却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②鸦片战争后,厦门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纷纷涌进鼓浪屿,除了领事馆,还有商行、公馆、别墅、教堂和学校,甚至有一个小小足球场。洋人记载:岛民穿人字拖鞋踢球,往往拖鞋先破门,球却飞了。因此得出中国足球不可惧的结论。姑且不论中国人是不是踢足球的料,起码这里的足球意识开发得比较早。岛上的中学生足球队十分骁勇,转战全省无敌手。现在的足球场,大铁门日夜紧锁,不准孩子们入内奔跑和操练。透过铁栅,可以看到茵茵绿地,像橱窗里摆设的绣花缎面,被自动洒水机精心熨烫着。据说正规的球场本来需要如此保养着。

③福建沿海历史上,多有漂洋过海谋生求发展的传统。出于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二三十年代,不少华侨回鼓浪屿投资兴业,筑巢而居。他们既想保留闽南古风,又吸纳侨居国的建筑风采和技术。直接从国外自带设计图纸,进口高级建筑材料和家具,经中国风水先生的严格测试,因地制宜,依山望海,竟建成了一千多栋私人楼房。

④有纯欧陆式别墅。牵藤攀藓的廊柱和拱门,虽斑驳残缺,犹见考究的百合浮雕和古希腊宏伟气势。风轻摇松动的百叶窗,似乎可以窥见当年的壁炉、枝形烛光、细瓷银刀叉,以及踮在留声机上如痴如醉的白缎舞鞋。

⑤有庭院深深的大夫第和四落大厝。铜门环凹凸剥蚀,击一声绵长再击一声悠远,声声清亮如磬。红砖铺砌的天井里,桂香一树,兰花数盆,月季两三朵。檐前滴水青石,长年累月,几被岁月滴穿。中堂的长轴山水,檀香案上的青瓷描金古瓶,甚至洒扫庭院的布衣老人的肩头,似蒙着薄薄一层百年浮尘。

⑥更有“穿西装戴斗笠”中西合璧的别墅。建筑主体是西洋式的,有地下隔潮层,卫生设施十分先进完备,但屋顶却是飞檐翘角,门楣装饰挂落、斗拱、垂桂花篮等,花园里既建喷水池,又造假山、八角亭等等。甚至有集清真寺、希腊神庙、罗马教堂和中国古典为一体的建筑,如“八卦楼”,即现在的厦门博物馆。

⑦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别墅的名字:杨家园、番婆楼、春草堂、观海别墅、西欧小筑、亦足山庄等等,听起来已出彩得很。名如其楼呀!在或富丽奢华或沧桑古朴的外貌下,掩藏着一部部真实的南洋华侨家族史,不知有多少“大宅门”锁锈路埋,讳莫如深,鲜有人知。

⑧它们成为许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场景。扛摄影机的人进进出出,名演员不戴墨镜随便徒步上街,讨价还价买烤鱼片和桂圆肉,见惯不惊的小店老板一样放血,决不手软。

⑨有一本书我百看不厌,胜过任何畅销小说,它是《鼓浪屿建筑丛谈》,作者是龚洁。我曾经很热切地要去认本家,因为在厦门,只要姓龚,大致都会有些瓜葛。不料龚洁虽在厦门工作多年,却是江西移民,连闽南话也不会的。显然我是高攀不上了。

⑩我的朋友,博物馆馆长何丙仲送我两本精美画册:《鼓浪屿建筑概览》和《鼓浪屿建筑艺术》。何先生出身名门,热衷本地风俗人情,遂时常出入深宅大院,收集大量资料。他告诉我,春雨潇潇的一个黄昏里,他应约拜访巨富黄奕柱的女儿黄萱。八十九岁的黄老太太正襟危坐于幽暗大客厅,奋指叩击一架德国老钢琴。琴声劲激越,倾吐满腹沧海桑田,庭前茶树愈加落寞,竟泣红一地。

(11)每座幽深阴凉的老房子,既可以是一个家族盘根错节的宏大叙事,也可以缩写为攀缘在雕花窗台上,那几茎破碎的缠枝蔷薇。

(12)这个画面扯动了拴在家乡老藤上我的这颗跃跃欲试的蠢瓜,同时又惊退了笔力贫弱的我。虽然有几家出版社约我写老房子旧别墅的书,几本杂志约我同题专栏,但我不敢答应。我想我还没有准备好。即使通过家族渊源去恳求,去友情出演,去纠缠磨蹭,也许老人们愿意接纳我引领我?但是深入一座巨宅的内部,就像翻搅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那种伤筋动骨的痛,他们何以承受?想到我若是投身进去,必将日日煎熬其中,感同身受不能自拔,就不寒而栗。

(13)遂悲伤失语。         

(选自《人民文学》2006年第二期《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6.写出高中课本中舒婷作品的一个篇名               。(1分)

7.鼓浪屿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是因为(2分)

(1)                                            

(2)                                            

8.鼓浪屿的建筑从风格上来看,主要有                          三种。(3分)

9.第⑤段中“甚至洒扫庭院的布衣老人的肩头,似蒙着薄薄一层百年浮尘”这句话好在哪里?(3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作者写鼓浪屿的小小足球场是为了说明“这里的足球意识开发得比较早”。

B.当年的鼓浪屿不仅有欧陆式的建筑,还有欧陆贵族式的生活场景和社交。

C.《鼓浪屿建筑概览》和《鼓浪屿建筑艺术》的画面让作者感到自己笔力贫弱。

D.鼓浪屿上的老房子,牵扯着近代以来一段段灿烂、辛酸、坚忍和苍茫的往事。

E.文章以说明为主,语言准确、平易,概览了鼓浪屿老房子的建筑样式及其艺术。

11.第⑩段中“庭前茶树愈加落寞,竟泣红一地”一句的意思是                   

                                                                    。(3分)

12.综观全文,概述“石头”为什么会“失语”。(5分)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