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七下数学卷子及答案

七下数学卷子及答案答案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北衡水市重点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催魂铃
余光中
①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
②古人鱼雁①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③而活在当下,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④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偏怜”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⑤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⑥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⑦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
⑧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⑨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⑩对无处不在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注】①鱼雁:代指书信。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刘十九,即刘禹锡。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
C.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
【小题2】本文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⑸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6分)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小题3】联系全文,回答文章标题“催魂铃”的含意。(6分)
【小题4】综合全文请简要回答“催魂铃”在文中的作用。(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3届河北衡水市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催魂铃
余光中
①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一串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
②古人鱼雁①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
③而活在当下,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④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家文化中心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偏怜”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⑤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⑥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近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⑦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
⑧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⑨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⑩对无处不在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注】①鱼雁:代指书信。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刘十九,即刘禹锡。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

C.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
2.本文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⑸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6分)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3.联系全文,回答文章标题“催魂铃”的含意。(6分)
4.综合全文请简要回答“催魂铃”在文中的作用。(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置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空循鲎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雅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太祖问群臣文武兼资者为谁,赵普以仲甫对。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日:“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宋史·卷二六六》)

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吏故稽其狱            狱:案件

B.第远侦使者            第:但,只管

C.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济:救济

D.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    知:主持、掌管

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 (  )

①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    ②请易吏以雪冤愤

③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④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

⑤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    ⑥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彭州士兵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被仲甫识破,他出城巡视,命人将护城河中很深的草烧光、拔除,避免贼人隐藏埋伏,叛乱者见辛阴谋败露前来自首。

B.太平兴国初年,辛仲甫担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请他评价党进是什么样的人,辛仲甫的回答收到了提升大宋国威的效果。

C.在成都时,辛仲甫关注民生,为政崇尚宽厚简便,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D.辛仲甫担任陈州知州任职期满后回到朝廷,正碰上蜀地贼寇作乱,朝廷准备让他抱病前去招抚,由此可见朝廷对他非常信任。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

 (1)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

译文:                                

                                                                      

(2)军民处置,空循鲎度,且何以加辞?

译文:                                

                                                                      

(3)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置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空循鲎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雅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太祖问群臣文武兼资者为谁,赵普以仲甫对。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日:“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宋史·卷二六六》)
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故稽其狱           狱:案件
B.第远侦使者           第:但,只管
C.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济:救济
D.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   知:主持、掌管
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 )
①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   ②请易吏以雪冤愤
③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④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
⑤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   ⑥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彭州士兵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被仲甫识破,他出城巡视,命人将护城河中很深的草烧光、拔除,避免贼人隐藏埋伏,叛乱者见辛阴谋败露前来自首。
B.太平兴国初年,辛仲甫担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请他评价党进是什么样的人,辛仲甫的回答收到了提升大宋国威的效果。
C.在成都时,辛仲甫关注民生,为政崇尚宽厚简便,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D.辛仲甫担任陈州知州任职期满后回到朝廷,正碰上蜀地贼寇作乱,朝廷准备让他抱病前去招抚,由此可见朝廷对他非常信任。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
(1)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
译文:                                
(2)军民处置,空循鲎度,且何以加辞?
译文:                                
(3)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 高考总复习全解 语文 一轮复习·必修课程 山东人民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隐士梁鸿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屡、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旁。咸曰:“要离①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

注:①要离,春秋时吴国勇士,为公子光刺杀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使吴国免于内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家贫而尚节    介:正直,耿介

B.

邻家耆老见鸿非人 恒:平常

C.

而称鸿长者     长者:年纪大的人

D.

妾亦偃蹇数夫矣   偃蹇:不顺利,拒绝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鸿有隐居之志的一组是

①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②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③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⑤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⑥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

[  ]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梁鸿曾到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进修过,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但因他素有隐居的志向,不想在社会上太招摇,所以他不愿意写文章。

B.

梁鸿因失误火烧了邻居家,他毅然承担责任,把自己放牧的生猪赔给人家,并亲自到人家里作帮工还债,后来邻居看到梁鸿非常可怜,说服主人,他才解脱。

C.

许多有权势的人家为拉拢梁鸿,争先恐后地要把女儿嫁给他,但梁鸿需要找一个能伴随自己隐居的妻子,所以他一并谢绝不娶。

D.

梁鸿隐居的原因是对当时的社会、国家的不满,也是要以此躲避可能的祸乱。和他志同道合的孟光一度因误会而催促他隐居,但后来对他却非常敬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天利38套 2008全国各省市名校 单元专题训练·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脩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横人,乃共责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共就之乎?”鸿回:“诺。”乃共入霸陵山中,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于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后汉书·文苑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乃共责主人,而称鸿长者  让:责备

B.

疾且,告主人曰     困:贫困

C.

窃闻夫子高义,斥数妇  简:选择,挑选

D.

有顷,又去吴      适:去,到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组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莽当政时,梁鸿的父亲曾被封在北方做脩远伯,被派去侍奉少昊的后人。

B.

梁鸿为人清高,不慕富贵,不少有势力的人家敬慕他的高尚节操,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了。

C.

梁鸿听说孟家女虽长得不好但心性很高,就娶了她,但看到妻子打扮得很艳丽,心里不高兴,当妻子衣着朴素时,梁鸿才回嗔作喜。

D.

梁鸿虽早有隐居之志,但也曾想谋个一官半职,最终还是在妻子孟氏的提醒下,才决心归隐。

(4)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湖北石首博雅高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测试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宛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①。”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③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

  有顷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④,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⑤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注:①居作:当佣人。②作筐缉绩之具: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用的工具。③偃蹇:高傲地对待。④庑下:正房外两侧的偏房,俗称厢房。⑤要离:春秋末吴国人,是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的英雄,其冢在今苏州吴县西。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  简斥:挑选斥退

B.

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      操作:手中操持着家务活

C.

乃方之于家               舍:安置……住宿

D.

疾且,告主人曰             困:疲倦

(2)

以下各组中全都能体现梁鸿高洁的一组是

①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②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③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

④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⑤与妻子居齐鲁之间

⑥适吴,依大家皋伯通

[  ]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梁鸿年青时在太学求学,虽家境贫寒却崇尚高尚之节,饱读群书,无不通晓。完成学业后,他在上林苑放猪。曾不慎失火,烧了他人房屋。他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寻访受灾人家,问损失了多少,把自己的猪全拿来做赔偿;受灾人家还嫌不够,他又主动请求以工抵债。

B.

梁鸿择偶,不图女方有钱有势,亦不在乎女方长相如何,只希望她和自己一起过清苦平淡的隐居生活。同县孟家的一个女子,虽相貌不美,却心气颇高,非梁鸿之类的贤士不嫁。于是梁鸿下聘礼娶了该女子,还为她取名字,名孟光,字德曜。

C.

梁鸿一家到吴地避难,先是寄居在皋伯通家的厢房里。梁鸿给人当雇工,替人舂米,但他不以为苦,安贫乐道。妻子对他很是敬重,每当他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举案齐眉。皋伯通发现梁鸿非等闲之辈,就请他住进正屋。

D.

梁鸿病死后,皋伯通等人依照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要离的墓冢旁,使梁鸿能与他所仰慕的英雄要离相伴。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1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催魂铃

  (1)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电话,真是现代生活的催魂铃。

  (2)古人鱼雁①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佳句了。

  (3)而活在当世,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

  (4)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

  (5)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过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

  (6)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

  (7)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解决。”这我当然承认。可是我也要问,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用电话去救人,匪徒也可以用电话去害人,大家都快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在高速紧张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爱情和友情,一切的区区与耿耿,都被机器吞进又吐出,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了。电话和电视的恢恢天网,使五洲七海千城万邑缩小成一个“地球村”,几十亿兆民都迫到你肘边成了近邻。人类愈“进步”,这大千世界便愈加缩小。

  (8)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嫦娥仙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9)对无处不达的电话与关山阻隔的书信,我宁愿选择后者。在英文里,叫朋友打个电话来,是“给我一声铃”。催魂铃吗?不必了。不要给我一声铃,给我一封信吧。

(取材于余光中的同名散文)

  [注]①鱼雁:代指书信。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刘十九,即刘禹锡。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电话的普及给作者带来诸多烦恼,相比之下,作者更喜欢单纯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B.

书信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作者对此充满遗憾和无奈。

C.

快节奏的生活也给匪徒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但他们难以逃脱电话电视的恢恢天网。

D.

作者对科学家探访遥远星球的设想难以认同,认为人类应与太空保持距离与神秘。

E.

本文语言典雅而流畅,也不乏风趣幽默,尤其是几处比喻句的运用更是形象贴切。

(2)

本文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请以第⑸段中画线句子为例,作简要赏析。

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

(3)

联系全文,概括“催魂铃”的含意及作用。

(4)

第(7)段中说:“现代生活的节奏调得这么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生活的“快”的认识和感悟。(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浙江省效实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予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乔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读书者之________

(2)袜材当于子矣________

(3)苏子矣________

(4)卷而哭失声________

2.此文信笔挥洒,纵横恣肆,但却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试分析文中的“气脉”具体是指什么思想情感?它又是如何来贯穿全篇的?

3.概括文中文与可的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①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②之民也。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饭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薄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吏百家字不、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日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夏五月,侯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逢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今日忽阁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柬十卷作一帙。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注:①赵侯德甫:指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为莱州等地太守,故称。②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③铅椠(qiàn):古代文具,铅为铅条,可书写;椠为木板,可书文字。④wán)阙:磨损残缺。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下足以史氏之失者  订:修订

B.

夜尽一烛为     率:准则

C.

装卷初       就:接近

D.

或者天意以余菲薄   菲薄:微薄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故虽处忧患困穷,志不屈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

何得艰而失之易也?    臣壮也,犹不如人

C.

或者天意余菲尊      欲客往赴秦军

D.

以中否角胜负,饮茶先后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

《金石录》是李清照亡夫赵明诚的一部关于金石收藏整理的学术著述,本书整理了从夏、商、周三代至隋、唐、五代的所有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

B.

赵明诚在太学做学生时,每天出去典当衣服购买碑文,和李清照互相欣赏着,反复玩味。

C.

赵明诚在赴召途中奔驰劳累,冒酷暑,感染成疾。到达后患了疟疾,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就去世了。

D.

这篇《后序》,以其质朴和凝练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悼念亡夫、追思故物的心情。通过这篇《后序》,我们深深佩服她落难不落志、“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的人生品格。

(4)

给下面句子断句。

然 有 有 必 有 无 有 聚 必 有 散 乃 理 之 常 所 以 区 区 记 其 终 始 者 亦 欲 为 后 世 好 古 博 雅 者 之 戒 云

(5)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2)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浙江省温州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

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袜材当于子矣 鸟何兮蘋中

B.

月落庭空影长 塞上长城空自

C.

士大夫   有车过腹痛之

D.

地而骂曰  告往而知来者

(2)

下列各组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今画者乃节节为之?   此竹数尺耳,有万尺之势

B.

夫既心识所以然     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C.

以所画筼筼筜谷偃竹遗予 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D.

如兔起鹘落,少纵逝矣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待终丧而取以来

(3)

下列对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文中作者所记之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与可是一个漠视名利,恬淡、狂放且为官清廉的人。

B.

文与可在画竹方面,主张尊重生活、师法自然,重视创作灵感的捕捉与整体形象的把握,追求神似。

C.

苏辙从与可的绘画中,看出了一种精妙、深邃的道理。但苏轼并不赞同苏辙的看法。

D.

此文中,作者的叙述并不拘泥于时间的顺序,全文所涉及的内容都像任意信笔写出的,实则形散而神不散。

(4)

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________________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 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 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 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

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后汉书·文苑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200809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当试馆②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③: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③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当试馆职秩:官期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为难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 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 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 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

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后汉书·文苑列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20080919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