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实战课堂七上

实战课堂七上答案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无言的课堂

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面前是一条地道。越走越深,越走越黑,越走越冷。阴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刺入骨里,令人从心底发出阵阵战栗。

这是日本军队的一个秘密工事,建于上一世纪的 30年代。在东北的中苏边境,这样的日军秘密工事共有15处。那年月,他们占领了东北,苦心经营了这批工事,准备进攻苏联。我们走进的这一个,建在内蒙古海拉尔区地下,称作“海拉尔军事要塞”。海拉尔要塞的真实面目,至今仍未全部探明。因为它太大、太深了。罗瑞卿、陈锡联等我军高级将领亲临视察,感慨万千。军方专业人士评价说,海拉尔要塞地下工事之完备、建筑之复杂、规模之庞大、施工质量之高,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一流的军事工程,称得上是一个“步兵、炮兵、工兵、防化兵、装甲兵等合成兵种永久性的防御要塞”。走在这阴暗的千米隧洞里,我犹如跌入历史的死 I经过那些冰凉的洞窟,我触摸5 了战争、阴谋和死亡,还闻到了血腥和狼子呼吸的气息。我看到每一个房间门口上方,都写着规整的汉字。这些汉字简约、清晰,充溢着古意。写着“相”字的,是士兵宿舍;写着“诊”字的,是医务所;有“患”字的,是病房;有“信”字的,是通讯站;“炊字下面,是食堂所在; “将”字所标,是将校休息室……

看着这些汉字,我灵魂中有一种莫名的震颤。这就是那个与我们“同文同种”的民族!这就是那个对我们的历史、书法、饮食和茶艺充满了敬意和热爱的民族!他们写着汉字,用着汉字,心里想的却是灭绝汉族!站在这些汉字下面,我似乎来到了一支曰本军团的面前。他们强悍而野蛮,好战而阴险,野心勃勃而又充满心机。如果说,强盗也有宁馨儿,那么,海拉尔要塞就是日军的宁馨儿。你看,这里暗道无数,机关相连,四通八达;这里屯兵居将,灭火退水,可攻可守;这里设施齐全,储备充足,久居无虞……

海拉尔要塞和所有日军秘密工事一样,都是在枪口威逼下,中国老百姓用生命去筑就的。仅此一地,日军就征集了数万名中国劳工。工程延续了 4年,中国人的死亡也延续了 4年。每天,都有累死、病死和被打死的劳工,被日军装上汽车,运到海拉尔河北岸的沙地掩埋。地下工事一天天延伸,沙地尸骨便一天天堆积。工程结束时,日军为了保密,竟将活着的劳工集中起来,用机枪全部射杀!在海拉尔河北岸,人们发现有数具尸体的肩胛骨,被铁链穿在一起;还有的尸骨,口形大张,这明明是活埋前,我们的同胞在挣扎,在怒吼……中国劳工中,只有一个名叫张玉甫的男子冒死逃出,其余数万青壮年,都活活死在了日军的机枪声中!

“万人坑”,这是海拉尔的“万人坑”。江南有这样的“万人坑”。中原有这样的“万人坑”,东北也有这样的“万人坑”日军何其凶残,我同胞的生命,又何其低贱!在异族枪口下,他们如蚁,如草,项刻间,数万生灵化为白骨之山!走在这没有尽头的隧道里,我心里燃烧着一蓬火。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尤难令我消解的是,大海对面,至今有人,拒不承认这段侵略史的存在!这样的邻居,你能放心么?好在,这地下的死亡工程可以作证,这海拉尔河北岸的累累白骨可以作证!

走出黑暗的隧道,来到草原的蓝天白云下,我感到有些晕眩。我猛然想到,我们是不是有些麻木了?开着丰田轿车,用着东芝冰箱,享受着三菱空调,在惬意中,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曾被奴役的中国人,很需要上上课,很需要用历史来敲打敲打。海拉尔,就是这样一个无言的课堂。

9.文章开头说“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的原因是什么?

                                            

10.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和新鲜。”这句话中加点的“深刻”和“新鲜”分别指什么?

                                                                                                                                                                    

13.读了本文,你对题目“无言的课堂”有何认识?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二、类文阅ì?——做一做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2题。无言的课堂

  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面前是一条地道。越走越黑,越走越冷。阴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刺入骨里,令人从心底发出阵阵战栗。

  这是日本军队的一个秘密工事,建于20世纪的30年代。在东北的中苏边境,这样的日军秘密工事共有15处。那年月,他们占领了东北,苦心经营了这批工事,准备进攻苏联,我们走进的这一个,建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地下,称作 “海拉尔军事要塞”。

  海拉尔要塞的真实面目,至今仍未全部探明。因为它太大、太深了。罗瑞卿、陈锡联等我军高级将领曾亲临视察,感慨万千。军方专业人士评价说,海拉尔要塞地下工事之完备、建筑之复杂、规模之庞大、施工质量之高,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一流的军事工程,称得上是一个“步兵、炮兵、工兵、防化兵、装甲兵等合成兵种永久性的防御要塞”。

  走在这阴暗的千米隧洞里,我犹如跌入历史的死角。经过那些冰凉的洞窟,我触摸到了战争、阴谋和死亡,还闻到了血腥和狼子呼吸的气息。

  我看到每一个房间门口上方都写着规整的汉字,这些汉字简约、清晰,充溢着古意。写着“栖”字的,是士兵宿舍,写着“诊”字的,是医务所;有“患”字的,是病房;有“信”字的,是通讯站;“炊”字下面,是食堂所在广将”字所标,是将校休息室……

  看着这些汉字,我灵魂间有一种莫名的震撼。

  这就是那个对我们的历史、书法、饮食和茶艺充满了敬意和热爱的民族!他们写着汉字,用着汉字,心里想的却是灭绝汉族。

  站在这些汉字下面,我似乎来到了一支日本军团的前面,他们强悍而野蛮,好战而阴险,野心勃勃而又充满心机。如果说,强盗也有宁馨儿,那么海拉尔要塞就是日军的宁馨儿。你看,这里暗道无数,机关相连,四通八达;这里屯兵居将,灭火退水,可攻可守;这里设施齐全,储备充足,久居无虞……

  海拉尔要塞和所有日军秘密工事一样,都是在枪口威逼下,由中国老百姓用生命去筑就的。仅此一地,日军就征集了数万名中国劳工。工程延续了 4年。每天,都有累死、病死和被打死的劳工,被日军装上了汽车,运到海拉尔河北岸的沙地里掩埋。地下工事一天天延伸,沙地尸骨便一天天堆积。工程结束时,日军为了保密,竟将活着的劳工集中起来,用机枪全部射杀!

  在海拉尔河北岸,人们发现有数具尸体的肩胛骨,被铁链穿在一起;还有的尸骨,口型大张,这明明是活埋前,我们的同胞在挣扎,在怒吼……中国劳工中,只有一名叫张玉甫的男子冒死逃出,其余数万青壮年,都活活死在了日军的机枪声中!

  “万人坑”,这是海拉尔的“万人坑”。江南有这样的“万人坑”,中原有这样的“万人坑”,东北也有这样的“万人坑”。曰军何其凶残,我同胞的生命,又何其低贱!在异族的枪口下,他们如蚁,如草,顷刻间,数万生灵化为白骨之山!

  走在这没有尽头的隧道里,我心里燃烧着一蓬火,对于曰军的仇恨,我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尤其令我难解的是,大海对面,至今有人,拒不承认这段侵略史的存在!这样的邻居,你能放心吗?

  好在,这地下的死亡工程可以作证,在海拉尔河北岸的累累白骨可以作证!

  走出黑暗的隧道,来到草原的蓝天白云下,我感到有些眩晕。我猛然想到,我们是不是有些麻木了?开着丰田轿车,用着东芝冰箱,享受着三菱空调,在愜意中,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曾被奴役的中国人,很需要上上课,很需要有历史来敲打敲打。海拉尔,就是这样一个无言的课堂。

8. 文章开头说“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的原因是什么?

答:                  

9. 文中“走在这阴暗的千米隧洞里,我犹如跌人历史的死角”这句话含意是什么?

答:                  

10. “‘万人坑”这是海拉尔的‘万人坑’。江南有这样的‘万人坑”中原i这样的‘万人坑”东北也有这样的‘万人坑”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11. “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这句话中的“深刻”和“新鲜”分别指什么?

答:                  

12. 读了本文,你对题目“无言的课堂”有何认识?请简要分析。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陈祖芬

  美国学生从小接受个人主义教育,强调人的独立。如今他们有兴趣聆听杜维明不那样思考问题,说人是一个个同心圆。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就这样设定。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不是孤立的,是一个个互为影响的同心圆。

  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恩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

几百双蓝眼睛的追光跟着杜维明移动,身子是不动的。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前边的金发女生举起手,她披的外衣滑落下来,瘦削的身材穿着一件黑色背心。她高高举起裸露的洁白手臂,好像要把手伸进东方文化的神秘云雾里。

杜维明的助教拿来麦克风走到举手学生前,我感觉那助教拿的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接力棒。课结束时,全场掌声哗哗,好像中国鞭炮,在西方世界震响。

一次,他在教堂演讲儒学和基督教的对话问题。台下的牧师问身边的人:杜维明有没有加入教会?杜先生要给我们布道,效果一定好极了。英文世界里,传道士意味着代表上帝布道,意味着使命感。很多西方学者也称赞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

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她们会说出杜维明有怎样的几条领带,在什么场合系哪一条领带。她们很惋惜地觉得老师太不顾及自己了。老师的裤子上有一个小洞。当然,这个洞只有这些非儒家的女学生能看到。杜维明自己是不知道的。

我想,这个洞就是著名一洞了。

一次杜维明先生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资金一时没到。杜维明和他的助手只好拿出信用卡先支付会议费用。助手用自己的卡取出3万美元。再用杜维明给她的卡取,卡上没钱了。

在杜维明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的“洞”。他五年没在家过圣诞节了。因为圣诞长假,是他最可以飞行演讲的时间。唯去年圣诞他在哈佛病了。要不,圣诞他又要一路演讲过去——台湾、香港、新加坡、北京。

在哈佛,在英语世界,杜维明首创用汉语作为讨论语言——哈佛儒学研讨会。我想,这决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人类——在21世纪的世界,中国文化对人类可能有的贡献。

杜维明的儒学研究,总和社会变迁、世界进步有关。中国文化和现代性碰撞激发的活力,使他注意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相关性,使他的儒学研究总具有开辟创新的能力,而他对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的坚守与弘扬,又使他多了几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来,这种士大夫精神失传,学子回到书斋。上世纪80年代初,杜维明要来大陆从事儒学活动了。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些大学对他要讲儒学还不大敢应承。

他说: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如今儒学和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的对话越来越活跃了。如果有好事者把杜维明乘坐飞机的航线一道道记录下来,大体可看出儒学在今日世界上传布发展的轨迹。

杜维明的学问是动态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学问。他的儒学能面对当代世界,与各种思潮建立沟通,接受现代性新模式的挑战,激活了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

一天晚上七点钟,来到杜维明家里探讨儒学问题。和一屋子饱学之士在一起,我第一次觉得,中文比英文难懂。

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学术和学术生命的活性——中华民族的再生——两岸三地的互动——东西方价值取向重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错过十年,我们就变成西方文明的消费国——儒家伦理和在世界范围的普世价值——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可能发出的声音——儒学重在身体力行——知识群体的独立和尊严——中学西学的微妙混合——儒家的带有宗教性的情怀——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美国国会请杜维明讲《论语》——世界给你发言的机会,你发什么言?

我想起哈佛校徽上的拉丁文:真理。

这场壁炉前的讨论一直到午夜。我想起杜维明的话:“哈佛已经成为在英语世界中经常用普通话谈论‘国学’(中国学问)的道场。”壁炉里的火,杜维明加了又加。思想的火,生生不息。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

1928年以来,杜维明是哈佛东亚系第一个华人系主任。不久前,北京大学成立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2010年1月4日《文汇报》报道,美国留学中国的人数lO年增长6倍。2008年世界各国到中国留学的人数达20万……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语言平实生动,文字富有表现力,通过记叙杜维明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事迹,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传主的光辉形象,塑造了杜维明中国文化传播者的形象,读来令人振奋。

B、“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这说明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思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

C、中国儒学文化,杜维明传播初期在大陆遭到冷遇;而在倡导独立自由的西方世界,却很快得到传播,产生广泛影响。很重要的原因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

D、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这一方面表明了杜维明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写出这些学生学习不够专注。

E、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杜维明的卓越精神。

(2)杜维明生活中的“洞”具体指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6分)

(3)请赏析理解下面的句子。(6分)

①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②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

(4)有人说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有人说他是传统的士大夫,有人说他是现代公众知识分子。你怎么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zz 来源: 题型:材料分析题

4.乐陵市某中学举办《时政课堂》系列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同学们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为励志成才打下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
材料一: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动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
材料二: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主席抵达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议,并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正式开启任内第二次“拉美之旅”。这次习主席访问四个国家,使得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金融合作、政治合作,将更上一层楼。因此,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可以说是跨越太平洋的第二次握手。追求挂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与“拉美梦”终将交相辉煌,互为助力,携手实现。
材料三: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6日支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强调要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一定坚持不移向改革要动力,二要在落实定向调控措施上持续发力,三要在建立督查长效机制上用心下力。
(1)《我思考》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支持”?
(2)《我规划》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你准备如何使自己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人才?
(3)《我探究》跨越太平洋的第二次握手体现了当今世界大发展趋势是什么?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我建议》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不移向改革要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新疆自治区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类文阅读。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 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 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观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 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为死难者哀悼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尔角观看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  ……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1万1千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时,突然陷入 混乱和悲哀。
  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十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
  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最重要的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 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1、对本文标题特点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本文标题概括了消息的最主要内容。
B、本文标题指出了爆炸事件的严重性。
C、本文标题和副标题概括了消息的最主要内容,副标题前句写灾难惨重,后句写最高领导人的态度。
D、本文标题突出了爆炸事件的严重性和在美国产生的巨大反响。 
2、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作用。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A、燃烧着的飞机碎片,(    )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坠落  飘落  散落   降落)
B、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公里、宽80公里的(    )寻找幸存者。(区域  水域   地域   领域 )
C、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   )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 (观 察  观摩  观看   观赏)
4、文中说,“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后,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请你以第一人称(我)把这一“混乱和悲哀”的场面简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选文第二段,回答下列各题。
5、这段文字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航天飞机爆炸情况?请分条陈述。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6、准确,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从文段中举出三个用词准确的例子。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详细报道了爆炸时的情况,其描述非常细致,这样有必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线标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一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题型:048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观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为死难者哀悼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观看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1万1千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时,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

  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十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

  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最重要的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1、对本文标题特点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本文标题概括了消息的最主要内容。

B.本文标题指出了爆炸事件的严重性。

C.本文标题和副标题概括了消息的最主要内容,副标题前句写灾难惨重,后句写最高领导人的态度。

D.本文标题突出了爆炸事件的严重性和在美国产生的巨大反响。

2、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作用。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答:________。

3、选词填空

A、燃烧着的飞机碎片,(  )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坠落  飘落  散落  降落)

B、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公里、宽80公里的(  )寻找幸存者。

(区域  水域  地域  领域)

C、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  )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

(观察  观摩  观看  观赏)

4.文中说,“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时,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请你以第一人称(我)把这一“混乱和悲哀”的场面简述一下。

阅读选文第二段,回答下列各题

5、这段文字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爆炸情况?请分条陈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6、准确,是本文的一个特点,请从文段中举出三个用词准确的例子。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7、这段文字详细报道了爆炸时的情况,其描述非常细致,这样有必要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标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1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的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之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观看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宇航局官员宣布,已成立临时的调查小组,立即着手初步的调查,日内将组成正式的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同时,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公里、宽80公里的水域寻找幸存者。由于碎片散落时间长,救援人员只能在三个小时后进入出事地点。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11000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后,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

  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十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

  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的最重要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会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1.这篇消息围绕中心报道了大量很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引用了比较充分的背景资料。试概括说明这篇消息的主体部分报道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2.本文第三段写到当晚发生的事实(纽约帝国大厦熄灯以示哀悼),第五、七、九段却又写到飞机爆炸时和当天下午的一些事情,作者是不是把时间顺序搞乱了?试结合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作具体说明。

  3.试说明下边句中的加粗词语为什么不能删掉。

  (1)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的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2)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

  (3)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

  4.试根据本文编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简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的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作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之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观看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宇航局官员宣布,已成立临时的调查小组,立即着手初步的调查,日内将组成正式的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同时,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公里、宽80公里的水域寻找幸存者。由于碎片散落时间长,救援人员只能在三个小时后进入出事地点。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飞机乘员,是从11000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教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后,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

  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十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

  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的最重要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会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1.这篇消息围绕中心报道了大量很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引用了比较充分的背景资料。试概括说明这篇消息的主体部分报道了哪些方面的情况。(5分)

  2.本文第三段写到当晚发生的事实(纽约帝国大厦熄灯以示哀悼),第五、七、九段却又写到飞机爆炸时和当天下午的一些事情,作者是不是把时间顺序搞乱了?试结合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作具体说明。(5分)

  3.试说明下边句中的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删掉。(3分)

  (1)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的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

  (2)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

  (3)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

  4.试根据本文编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简讯。(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中学学习一本通 语文 七年级下册 人教课标 题型:048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1月28号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号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字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3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5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各大电视网做了整天的特别报道。华盛顿和全国各地下半旗志哀。纽约市通常灯火辉煌的帝国大厦今晚熄了灯火,以示哀悼。

  里根总统在白宫内电视机旁观看到爆炸时,“震惊得一语不发”,里根夫人失声喊道:“天哪,不可能!”在同国会领袖们商议之后,里根决定把原定于今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前往佛罗里达太空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随即宣告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为死难者哀悼的钟声。

  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中心观看发射实况的观众目击这一悲剧时,由震惊而转为悲痛,不少人失声痛哭。

  今天晚上,里根总统在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对七名宇航员不幸罹难表示哀悼。他把这一事件称为“全国的损失”。他说:美国将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将有更多的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进入太空。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宇航局官员宣布,已成立临时调查小组,立即着手初步的调查,日内将组成正式的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同时,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千米、宽80千米的水域寻找幸存者。由于碎片散落时间长,救援人员只能在3个小时后进入出事地点。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机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入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中,有一名来自新罕布什尔州中学的女教师麦考利芙。她是第一名来自民间的航天员,是从11000名报名应征的教师中选出来的。她为参加这次飞行接受了120个小时的宇航训练。她准备在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授“太空课”。今天,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观看载有自己的老师的航天飞机腾空实况后,突然陷入混乱和悲哀。

  美国共有四架航天飞机,迄今共进行了24次飞行。这次失事的“挑战者”号已进行了10次飞行,是历来技术故障最少的一架航天飞机。宇航局已宣布,在查明这次事故原因之前,将中止一切航天飞机的活动。

  今年美国原定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的最重要的一年。宇航专家和舆论普遍认为,今天发生的事故不只是一次损失七名宇航员的悲剧,而且是美国整个太空计划的重大挫折,将大大推迟各项太空活动,其长远影响尚难估计。

(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罹难(  )(  )  哀(  )  文(  )

今(  )      火(  )  毁(  )

(2)

为什么说这次事故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分析下面各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动,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等待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在外挂燃料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次飞行事故有何深远影响?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陈祖芬

  美国学生从小接受个人主义教育,强调人的独立。如今他们有兴趣聆听杜维明不那样思考问题,说人是一个个同心圆。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就这样设定。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不是孤立的,是一个个互为影响的同心圆。

  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思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

  几百双蓝眼睛的追光跟着杜维明移动,身子是不动的。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前边的金发女生举起手,她披的外衣滑落下来,瘦削的身材穿着一件黑色背心。她高高举起裸露的洁白手臂,好像要把手伸进东方文化的神秘云雾里。

  杜维明的助教拿来麦克风走到举手学生前,我感觉那助教拿的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接力棒。课结束时,全场掌声哗哗,好像中国鞭炮,在西方世界震响。

  一次,他在教堂演讲儒学和基督教的对话问题。台下的牧师问身边的人:杜维明有没有加入教会?杜先生要给我们布道,效果一定好极了。英文世界里,传道士意味着代表上帝布道,意味着使命感。很多西方学者也称赞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

  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她们会说出杜维明有怎样的几条领带,在什么场合系哪一条领带。她们很惋惜地觉得老师太不顾及自己了。老师的裤子上有一个小洞。当然,这个洞只有这些非儒家的女学生能看到。杜维明自己是不知道的。

  我想,这个洞就是著名一洞了。

  一次杜维明先生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资金一时没到。杜维明和他的助手只好拿出信用卡先支付会议费用。助手用自己的卡取出3万美元。再用杜维明给她的卡取,卡上没钱了。

  在杜维明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的“洞”。他五年没在家过圣诞节了。因为圣诞长假,是他最可以飞行演讲的时间。唯去年圣诞他在哈佛病了。要不,圣诞他又要一路演讲过去——台湾、香港、新加坡、北京。

  在哈佛,在英语世界,杜维明首创用汉语作为讨论语言——哈佛儒学研讨会。我想,这决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人类——在21世纪的世界,中国文化对人类可能有的贡献。

  杜维明的儒学研究,总和社会变迁、世界进步有关。中国文化和现代性碰撞激发的活力,使他注意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相关性,使他的儒学研究总具有开辟创新的能力,而他对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的坚守与弘扬,又使他多了几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来,这种士大夫精神失传,学子回到书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杜维明要来大陆从事儒学活动了。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些大学对他要讲儒学还不大敢应承。

  他说: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如今儒学和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的对话越来越活跃了。如果有好事者把杜维明乘坐飞机的航线一道道记录下来,大体可看出儒学在今日世界上传布发展的轨迹。

  杜维明的学问是动态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学问。他的儒学能面对当代世界,与各种思潮建立沟通,接受现代性新模式的挑战,激活了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

  一天晚上七点钟,来到杜维明家里探讨儒学问题。和一屋子饱学之士在一起,我第一次觉得,中文比英文难懂。

  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学术和学术生命的活性——中华民族的再生——两岸三地的互动——东西方价值取向重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错过十年,我们就变成西方文明的消费国——儒家伦理和在世界范围的普世价值——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可能发出的声音——儒学重在身体力行的——知识群体的独立和尊严——中学西学的微妙混合——儒家的带有宗教性的情怀——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美国国会请杜维明讲《论语》——世界给你发言的机会,你发什么言?

  我想起哈佛校徽上的拉丁文:真理。

  这场壁炉前的讨论一直到午夜。我想起杜维明的话:“哈佛已经成为在英语世界中经常用普通话谈论‘国学’(中国学问)的道场。”壁炉里的火,杜维明加了又加。思想的火,生生不息。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

  1928年以来,杜维明是哈佛东亚系第一个华人系主任。不久前,北京大学成立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2010年1月4日《文汇报》报道,美国留学中国的人数10年増长6倍,2008年世界各国到中国留学的人数达20万……

(1)

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语言平实生动,文字富有表现力,通过记叙杜维明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事迹,真实具体的再现了传主的光辉形象,塑造了杜维明中国文化传播者的形象,读来令人振奋。

B.

“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这说明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思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

C.

中国儒学文化,杜维明传播初期在大陆遭到冷遇;而在倡导独立自由的西方世界,却很快得到传播,产生广泛影响。很重要的原因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

D.

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这一方面表明了杜维明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写出这些学生学习不够专注。

E.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具体形象的表现了杜维明的卓越精神。

(2)

杜维明生活中的“洞”具体指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

(3)

请赏析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②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

(4)

有人说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有人说他是传统的士大夫,有人说他是现代公众知识分子。你怎么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河南省豫南九校2010-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陈祖芬

  美国学生从小接受个人主义教育,强调人的独立。如今他们有兴趣聆听杜维明不那样思考问题,说人是一个个同心圆。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就这样设定。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不是孤立的,是一个个互为影响的同心圆。

  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思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

  几百双蓝眼睛的追光跟着杜维明移动,身子是不动的。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前边的金发女生举起手,她披的外衣滑落下来,瘦削的身材穿着一件黑色背心。她高高举起裸露的洁白手臂,好像要把手伸进东方文化的神秘云雾里。

  杜维明的助教拿来麦克风走到举手学生前,我感觉那助教拿的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接力棒。课结束时,全场掌声哗哗,好像中国鞭炮,在西方世界震响。

  一次,他在教堂演讲儒学和基督教的对话问题。台下的牧师问身边的人:杜维明有没有加入教会?杜先生要给我们布道,效果一定好极了。英文世界里,传道士意味着代表上帝布道,意味着使命感。很多西方学者也称赞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

  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她们会说出杜维明有怎样的几条领带,在什么场合系哪一条领带。她们很惋惜地觉得老师太不顾及自己了。老师的裤子上有一个小洞。当然,这个洞只有这些非儒家的女学生能看到。杜维明自己是不知道的。

  我想,这个洞就是著名一洞了。

  一次杜维明先生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资金一时没到。杜维明和他的助手只好拿出信用卡先支付会议费用。助手用自己的卡取出3万美元。再用杜维明给她的卡取,卡上没钱了。

  在杜维明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的“洞”。他五年没在家过圣诞节了。因为圣诞长假,是他最可以飞行演讲的时间。唯去年圣诞他在哈佛病了。要不,圣诞他又要一路演讲过去——台湾、香港、新加坡、北京。

  在哈佛,在英语世界,杜维明首创用汉语作为讨论语言——哈佛儒学研讨会。我想,这决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人类——在21世纪的世界,中国文化对人类可能有的贡献。

  杜维明的儒学研究,总和社会变迁、世界进步有关。中国文化和现代性碰撞激发的活力,使他注意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相关性,使他的儒学研究总具有开辟创新的能力,而他对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的坚守与弘扬,又使他多了几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来,这种士大夫精神失传,学子回到书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杜维明要来大陆从事儒学活动了。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些大学对他要讲儒学还不大敢应承。

  他说: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如今儒学和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的对话越来越活跃了。如果有好事者把杜维明乘坐飞机的航线一道道记录下来,大体可看出儒学在今日世界上传布发展的轨迹。

  杜维明的学问是动态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学问。他的儒学能面对当代世界,与各种思潮建立沟通,接受现代性新模式的挑战,激活了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

  一天晚上七点钟,来到杜维明家里探讨儒学问题。和一屋子饱学之士在一起,我第一次觉得,中文比英文难懂。

  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学术和学术生命的活性——中华民族的再生——两岸三地的互动——东西方价值取向重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错过十年,我们就变成西方文明的消费国——儒家伦理和在世界范围的普世价值——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可能发出的声音——儒学重在身体力行的——知识群体的独立和尊严——中学西学的微妙混合——儒家的带有宗教性的情怀——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美国国会请杜维明讲《论语》——世界给你发言的机会,你发什么言?

  我想起哈佛校徽上的拉丁文:真理。

  这场壁炉前的讨论一直到午夜。我想起杜维明的话:“哈佛已经成为在英语世界中经常用普通话谈论‘国学’(中国学问)的道场。”壁炉里的火,杜维明加了又加。思想的火,生生不息。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

  1928年以来,杜维明是哈佛东亚系第一个华人系主任。不久前,北京大学成立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2010年1月4日《文汇报》报道,美国留学中国的人数10年増长6倍,2008年世界各国到中国留学的人数达20万……

(1)

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语言平实生动,文字富有表现力,通过记叙杜维明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事迹,真实具体的再现了传主的光辉形象,塑造了杜维明中国文化传播者的形象,读来令人振奋。

B.

“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这说明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思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

C.

中国儒学文化,杜维明传播初期在大陆遭到冷遇;而在倡导独立自由的西方世界,却很快得到传播,产生广泛影响。很重要的原因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

D.

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这一方面表明了杜维明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写出这些学生学习不够专注。

E.

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具体形象的表现了杜维明的卓越精神。

(2)

杜维明生活中的“洞”具体指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

(3)

请赏析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②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

(4)

有人说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有人说他是传统的士大夫,有人说他是现代公众知识分子。你怎么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2.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韶,字元伯,学涉有器量,与弟彥、虔、蕤并为孝文赐名焉。韶又为季父冲所知重。延兴中,补中书学生,袭爵姑臧侯,除仪曹令。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典焉。迁给事黄门侍郎。后依例降侯为伯,兼大鸿胪卿,黄门如故。孝文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曰:“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帝称善。迁太子右詹事,寻罢左右,仍为詹事、肆州大中正。出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帝自邺还洛,韶朝于路,帝言及庶人恂事曰:“卿若不出东宫,或未至此也。”宣武初,征拜侍中,领七兵尚书,除抚军将军、并州刺史。以从弟伯尚同咸阳王禧之逆,免除官爵。久之,兼将作大匠,敕参定朝仪律令。及吕苟儿反于秦州,除抚军将军、西道都督,行秦州事,与右卫将军元丽,率众讨之。事平,即真,玺书劳勉,复其先爵。时陇右新经师旅,百姓多不安业,韶善抚纳,甚得夷夏之心。孝明初,自相州刺史入为殿中尚书,行雍州事。后除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后出为冀州刺史,清简爱人,甚收名誉,政绩之美,声冠当时。明帝嘉之,就加散骑常侍,迁车骑将军,赐剑珮、貂蝉各一具,骅骝马一匹,并衣服寢具。韶以年及悬车,抗表逊位,优旨不许。转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正光五年,卒于官,年七十二。诏赠帛七百匹,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曰文恭。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永安中,以克定秦、陇功,追封安城县开国伯,邑四百户。                
(节选自《北史•李韶传》)     【注】①即真: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②悬车:致仕,辞官居家  ③抗表:呈上奏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B.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C.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D.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给事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迁,意思是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晋升。
C.从弟指同曾祖父或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即堂弟。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在他们生前根据其功绩或德行获得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孝文帝想迁都,召集众位侍臣商议。李韶认为洛阳是皇权聚集地,几百年基业,且地处中土,方便四方朝贡,建都最好不过了。
B.吕苟儿在秦州反叛,李韶跟元丽一起带兵讨伐并平息叛乱,恢复了爵位。陇西刚刚经过战乱,李韶善加抚恤并安顿,得到了少数民族百姓的拥戴。
C.李韶历任地方官职,都能做到清正廉明爱护百姓,政绩突出,在当时颇有盛名。
D.明帝嘉奖李韶,封赏甚厚。但李韶推辞将要告老还乡,请求不要加封,明帝仍然颁旨加以优待。并升任李韶为定州刺史,担任跟过去一样的常侍职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②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9.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夏利各题。
飞向远方的“金孔雀”      30岁的她,青春靓丽,自信阳光。祖国的蓝天,记录下她五彩缤纷的梦想--余旭,我国首位歼-10战斗机女飞行员,人称“金孔雀”。2005年9月,她考入空军航空大学,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2009年,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都阅兵,驾机飞过天安门;2012年,她率先驾驶歼-10战斗机直冲云霄,成为我国目前4位歼-10战斗机女飞行员之一;她2次驾机亮相中国(珠海)航展,向世界展示中国空军的风采……不难想象,她的未来,或驾机捍卫祖国边疆,或成为宇航员遨游太空,注定成为世人瞩目的巾帼英雄。
痛!永不退缩的“金孔雀”蓝天折翼       “空军女飞行员余旭同志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我们失去了一名好战友……”11月12日,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发布了这一消息。
       人们怎能相信,就在前一天,她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人民空军!67岁生日快乐!”可是,如今她却带着战机,带着挚爱的事业,把青春和梦想化作了永恒。
       2005年夏季,带着五彩的军营梦,带着振翅的飞行梦,余旭和35个女孩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体能训练是第一道坎,跑步是每天必须课,一跑就是3000米。回忆“飞之初”的训练过程,余旭曾说:“不管每次训练多么辛苦,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退缩过。从来没有。”
       2009年,经过一轮轮考核,余旭最终和15名姐妹成为中国第一批战斗机女飞行员。毕业后,她参加的最为荣耀也最有挑战的任务,就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4个月后,余旭以娴熟的技术驾驶着教8梯队三中队右二僚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庄严检阅,并用彩烟把国庆盛典推向高潮。
       一次次高飞,记录着余旭的飒爽英姿;一次次任务,见证着余旭的永不退缩。她带着永不退缩的精神,和心爱的战机一起拥抱蓝天,一起挥洒自如,让生命之花在蓝天绽放……。
       “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飞行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页中。”余旭在日记中写道。
忆!激情四射的“金孔雀”蓝天翱翔
       由于会跳孔雀舞的缘故,余旭得了“金孔雀”的代号。军校报到时,她也曾带着五颜六色的布娃娃。但为了蓝天翱翔梦,她剪掉长发,把所有的颜色换成了空军蓝。
       2014年11月11日,广东珠海,在歼-10战机凌空而上的轰鸣声里,“八一”飞行表演队拉开了2014年第10届中国 (珠海)航展的帷幕。队员们驾驶战机在机距不过几十厘米的“魔鬼编队”中俯冲、转弯、跃升、翻滚,赢得了观众们的啧啧称赞。在这次航展中,余旭作为女飞行员首次编入“八一”飞行表演队。我们看到的只是炫酷的动作,却不知道,她的身体要承受自身六七倍的载荷。今年11月,余旭再次亮相中国(珠海)航展,做出了更多花式动作:剪刀交叉、双机绕轴滚转……观众席中,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撩一下短发,回头一笑;酷酷的样子,充满阳光。人们记住了你的模样,那是中国女军人最美的风采。人们都在期待,下一届的航展上,依然有你熟悉的身影,看到你一飞冲天的自信……
       余旭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也会去羡慕身边的同龄人,但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职业也不一样,我们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我觉得青春真的是无悔的。”
盼!人们怀念的“金孔雀”何时归来
       今年中国(珠海)航展,是余旭生前最后一次公开亮相。面对镜头,她自信地说:“我会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大家。” 那空中的伞花,怎会是你最后的身影?
       为了飞行,入伍最初的4年,余旭只回家过3次。过年时,母亲问她回不回家,她安慰母亲,“我迟早会回去的,我根在那里。”而如今,她突然离开了,再也无法回去。2014年中国(珠海)航展,是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现场看她的飞行表演。然而,她却很少有时间与母亲在一起,匆匆见一面,就又返回去训练了。更多时候,母女俩只能靠电话和微信联系。如今,天人永隔,怎能忍受失女之痛。
       余旭,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在等着你平安着陆。
       余旭,你知道吗?你的战友,你的跑道,等待着你的返航。
       余旭,你知道吗?你的善良和美丽,成了朋友们永恒的记忆。
       有人说,生命的最后,余旭一定是微笑的,因为她不惧生死,她把生命献给了最爱的飞行事业。余旭曾说:“要想飞得更高,就要把地平线忘掉。”可是,这一次,她却忘掉了地平线,再也没有回来。
       金孔雀,天堂中的你,也许正在酝酿着凤凰般的涅槃,重整行装再出发。等着你,换羽归来……
(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A.2005年的夏天,带着五彩的军营梦,余旭和35个女孩子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不管训练多么辛苦,余旭好像没有真正退缩过。
B.“她带着永不退缩的精神,和心爱的战机一起拥抱蓝天,一起挥洒自如,让生命之花在蓝天绽放……”作者以生动的文笔,真挚的情感写出了余旭为了祖国的飞行事业,献身蓝天,读来感人肺腑。
C.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叙事手法新颖,取材点面结合,行文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余旭的形象。
D.“有人说,生命的最后,余旭一定是微笑的,因为她不惧生死,她把生命献给了最爱的飞行事业。”英雄为自己心爱的飞行事业而牺牲,以身殉职,令人肃然起敬。
(2)如何理解标题“飞向远方的‘金孔雀’”?
(3)文中多次引用飞行英雄余旭自己的话,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10.实用类文本阅读
央视《面对面》:王志专访侯祥麟
    侯祥麟(1912-2008),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解说:2003年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我国石油化工业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侯祥麟的家中。在这次会面之后,当时已经91岁的侯祥麟担任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
    记:接手这个研究项目的时候,90岁已经过了?
    侯:根本就没有想到我多少岁,我考虑的是我有没有能力承担。当时觉得还可以,我就承担了。
    记:是不是因为总理点您的名,你无法拒绝?
    侯:我考虑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有可能完成的,所以我就接受了。要是认为不能完成,我当然就不接受了。
    解说: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石油工业更是一片空白,全国的原油产量几乎为零。
    记:没有油的压力有多大,对你们来说?
    侯:因为国内的油都要靠进口,而且只能从苏联进口。在1960年以前我的精力主要是在人造油上,当时想靠人造油来解决。
    解说: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我们出现了全国性的“油荒”,特别是航空煤油几乎无法供应,战斗机停在机场不能起飞,国防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为此还对侯祥麟发了脾气。
    记:余秋里跟你们说的,要把研究所的牌子倒挂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侯:这是因为我们生产出来的航空煤油,在试用的时候发现对飞机发动机有腐蚀,这个问题好几年没有解决,军委非常着急,就老找余秋里。余秋里着急得不得了,老找我,有一天他急了,你什么时候给我解决?你再不解决,我就把你这个研究院的牌子给倒挂。
    记:最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
    侯:能动员的人都动员起来参加工作,做了好多工作,取了好多数据。最后把这些数据再搁在一起,好好分析以后,就预测一个可能性,后来就试一下吧,一试,行了。
    解说:就在航空煤油研制成功的同一时期,侯祥麟领导的科研队伍,研制出了特种润滑油品,保障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爆炸。随着一系列科研难题的攻克,新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而侯祥麟与石油化工专业的结缘,却是缘于中学时代一堂化学课的影响。
    记:对您有什么影响呢?
    侯:给我们讲原子核里头有非常大的能量,要是把原子核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那威力无穷。我们那时候理想主义地以为要是把原子核能量释放出来,打日本就很好了,所以也想从事化学,将来来探讨怎么样释放原子核。
    记:原子核是物理的范畴啊?
    侯:因为是化学老师告诉我们这个事,所以我就以为这是化学的事,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是物理的事,直到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个是物理学的领域。
    解说:1944年,侯祥麟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前往美国匹兹堡卡乃基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学。
    侯:我到美国去目的是学一些技术为新中国服务。我们一般同学去了就埋头念书,我觉得我要了解一些美国的社会,所以我开头跟中国同学住在一起,后来我就跟美国同学住在一起,我到过美国的不同阶层的同学家里。大概有两年时间我是尽量了解美国的社会,通过对美国社会的了解,我对美国崇拜的心理越来越淡了。
    记:但是我从您的书中看到,您年轻的时候还是非常活跃的,你的生活还是很西化的,比如说你很喜欢跳舞,舞也跳得很好。您对美国,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某些认同,没有影响你的革命思想?
    侯:你说我为什么会跳舞,我在那儿带头跳舞,我在美国学会东欧的美国的好多民间舞,所以我就带他们去跳舞,用各种方式来影响大家。
    记:你在美国,在大洋彼岸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多年,您一直没有改变过信念?
    侯:一点儿都不动摇。
    解说:1950年6月,侯祥麟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回到了阔别6年的祖国。
    记:当时的状况是,新中国一穷二白,美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为什么愿意回国呢?
    侯:因为我本来就是为了要建设中国才去学习,我出去的目的就是为回国,不是说随便出去,我不是羡慕美国才去,到美国去,我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到美国去。
    记:当时除了回国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侯:1950年回来的时候,我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当个副研究员,1949年底签1950年的合同,我不愿意留下,我要是留下很简单,我签合同就留下工作。
    记:今天侯老您的成就大家觉得您成功了,您回来是对的,但是当年不一定能看到这一点儿?
    侯:我自己认为回国总有贡献的,总会做一些事,做什么事我当然说不出来,能够有什么样的成就我说不出来,但是为祖国的建设那是我的信念,必须做的事。所以这没有什么考虑的,也没有什么犹豫的。
    解说:在文革那场全民族的灾难中,侯祥麟也没有能够幸免。1969年,他和全家被下放到湖北潜江“五七”干校改造。当时进驻研究院的军管小组对侯祥麟说,只要他写一份检讨就可以留在北京。但是这份检讨侯祥麟始终没有通过。
    侯:那个军管会要我承认我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我不承认。我自己认为我不是走资派,更不是死不改悔,所以他叫我要承认,只要我承认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就可以留下,我不干。
    记:那你干嘛嘴上都不服软呢?
    侯:我服软什么?我承认走资派吗?这个不符合我的性格,我是实事求是,绝不会屈服他们,这个不行。我宁可去劳动我也不承认,违心的话我是不说的。
    记:你性格中是不是有很固执的成分?
    侯:也可能我有固执一面,我认为对的我就坚持。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篇人物访谈,访谈的形式属于当面访谈。
B.记者王志在访谈时,选择由近及远的方式切入话题,有利于融洽访谈氛围。
C.材料中几处“解说”文字的作用是提供背景材料,有利于观众(读者)了解相关事件的背景。
D.人物访谈要求访谈者对被访谈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可惜的是本篇访谈没有做到这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EC
A.余秋里说要倒挂研究院牌子,这件事生动有趣,既反映出新中国缺油的现实,又可以让访谈氛围轻松。
B.化学老师讲原子核释放能量威力无穷,激发了侯祥麟研究化学的兴趣。
C.侯祥麟年轻时生活观念西化,认同西方的生活方式。
D.侯祥麟亲历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业年代,他的经历反映出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
E.侯祥麟不给军管会写检讨,因此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3)本篇访谈,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像侯祥麟一样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哪些崇高的精神品格?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4.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永远的三十岁黄传会    2016 年 4 月 27 日。海军舰载机某部一个训练日。
    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战机,开始第六次陆基模拟着舰。飞机沿着标准下滑线,对准模拟航母甲板,先是后轮,接着前轮,相继触地。一切都与预想的一样,完美“着舰”。
    就在这时,飞机突然传来“电传故障”警告--这是歼15 最高等级故障,一旦发生,意味着战机将失去控制!
此时,时速超过二百四十公里的战机,机头急速上仰,尾椎蹭在地面,瞬间火花四溅。 按特情处置规定,飞行员可以立即跳伞,弹射手柄就在手边,只要一拉就能弹出。然而,张 超没有拉,而是竭尽全力将操纵杆推到底,牢牢把定,试图把上仰的机头强压下去,挽救这 架造价数亿的战机。机头还在上仰,巨大惯性下,飞机骤然离地二十多米。万般无奈之下, 张超拉动弹射手柄,“嘭”的一声,连同座椅弹射出舱。由于高度太低,弹射角度太差,救 生伞尚未打开,张超重重摔向地面。紧接着,飞机轰然坠地,燃起熊熊大火。
    从飞机突发故障到坠地,短短四点四秒。在这生死一瞬间,张超“推杆”,制止机头上 扬。正是这个选择,使他痛失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倒在距离梦想咫尺之遥的路上--再飞 七个架次,他将实现“上舰”的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
    张超当然知道,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五倍、普通飞行员的二十倍。 从原来的“着陆”到现在的“着舰”,几百小时的模拟器训练飞行,几百小时的理论课程,近百小时各种航空求生和自救课程,还有多架次的海上着舰训练……没有节假日,有点 时间就泡在模拟器上,困了就抱着模拟器眯上片刻。同室战友,多次听到他在梦中念叨“对 中……看灯……保角……”
    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是舰载机飞行员最难却又必须通过的科目。它需要飞行员驾驶“飞 鲨”在与辽宁舰一比一的着舰区,连续多次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航母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 驾机从空中看,却像海面上漂浮着的一片树叶。着舰区域就更小了,驾驶战机精确地降落在 阻拦索之间,好比百步穿杨。
    轻易不表扬部属的戴明盟夸奖张超:“别人用了十几个月完成改装训练,你只用了半年。 小伙子,飞得不错嘛!”
    相比于世界军事强国一百多年的航母舰载航空兵发展历史,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只能算 是“小学生”。张超与他的战友们在奋力直追!
    张超三十岁,正处于生命最美好的时期。他的壮烈牺牲,带给人们的是撕心裂肺般的痛 苦和绵绵不尽的缅怀。数以千万计的网友在为张超的网上灵堂献花……
(摘编自黄传会《永远的三十岁》)
【相关链接】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 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感动中国  2016  年度人物”颁奖词)(1)下列对张超英雄传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凭着执著的追求和拼劲,张超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歼15战机的改装训练。
B.张超放弃跳伞的黄金时间,优先选择推杆保机是为了力保造价数亿的战机。
C.在四点四秒的突发状况下,张超没有按特情规定处理事故,说明他机警果断。
D.怀抱“上舰”梦想的张超,被迫跳伞,坠落地面,壮烈牺牲,让人痛心不已。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BE
A.舰载机着舰的操控极为复杂,其操控难度越大,说明潜在的风险就会越高。
B.歼   15“电传故障”一旦发生,战机就会失去控制,唯一逃生方法是立即弹射。 
C.与普通的飞行不同,航母舰载机飞行的操控难度极大,训练要求极其苛刻。 
D.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要求驾驶战机精确地降落在着舰区域极小的阻拦索之间。 
E.飞行训练事故的发生,说明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中国海军舰载航空经验不足。
(3)为什么说张超是“战友的航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陈祖芬 

美国学生从小接受个人主义教育,强调人的独立。如今他们有兴趣聆听杜维明不那样思考问题,说人是一个个同心圆。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就这样设定。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不是孤立的,是一个个互为影响的同心圆。

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思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

几百双蓝眼睛的追光跟着杜维明移动,身子是不动的。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前边的金发女生举起手,她披的外衣滑落下来,瘦削的身材穿着一件黑色背心。她高高举起裸露的洁白手臂,好像要把手伸进东方文化的神秘云雾里。

杜维明的助教拿来麦克风走到举手学生前,我感觉那助教拿的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接力棒。课结束时,全场掌声哗哗,好像中国鞭炮,在西方世界震响。

一次,他在教堂演讲儒学和基督教的对话问题。台下的牧师问身边的人:杜维明有没有加入教会?杜先生要给我们布道,效果一定好极了。英文世界里,传道士意味着代表上帝布道,意味着使命感。很多西方学者也称赞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

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她们会说出杜维明有怎样的几条领带,在什么场合系哪一条领带。她们很惋惜地觉得老师太不顾及自己了。老师的裤子上有一个小洞。当然,这个洞只有这些非儒家的女学生能看到。杜维明自己是不知道的。

我想,这个洞就是著名一洞了。

一次杜维明先生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资金一时没到。杜维明和他的助手只好拿出信用卡先支付会议费用。助手用自己的卡取出3万美元。再用杜维明给她的卡取,卡上没钱了。

在杜维明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的“洞”。他五年没在家过圣诞节了。因为圣诞长假,是他最可以飞行演讲的时间。唯去年圣诞他在哈佛病了。要不,圣诞他又要一路演讲过去——台湾、香港、新加坡、北京。

在哈佛,在英语世界,杜维明首创用汉语作为讨论语言——哈佛儒学研讨会。我想,这决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人类——在21世纪的世界,中国文化对人类可能有的贡献。

杜维明的儒学研究,总和社会变迁、世界进步有关。中国文化和现代性碰撞激发的活力,使他注意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相关性,使他的儒学研究总具有开辟创新的能力,而他对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的坚守与弘扬,又使他多了几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来,这种士大夫精神失传,学子回到书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杜维明要来大陆从事儒学活动了。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些大学对他要讲儒学还不大敢应承。

他说: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如今儒学和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的对话越来越活跃了。如果有好事者把杜维明乘坐飞机的航线一道道记录下来,大体可看出儒学在今日世界上传布发展的轨迹。

杜维明的学问是动态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学问。他的儒学能面对当代世界,与各种思潮建立沟通,接受现代性新模式的挑战,激活了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

一天晚上七点钟,来到杜维明家里探讨儒学问题。和一屋子饱学之士在一起,我第一次觉得,中文比英文难懂。

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学术和学术生命的活性——中华民族的再生——两岸三地的互动——东西方价值取向重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错过十年,我们就变成西方文明的消费国——儒家伦理和在世界范围的普世价值——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可能发出的声音——儒学重在身体力行的——知识群体的独立和尊严——中学西学的微妙混合——儒家的带有宗教性的情怀——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美国国会请杜维明讲《论语》——世界给你发言的机会,你发什么言?

我想起哈佛校徽上的拉丁文:真理。

这场壁炉前的讨论一直到午夜。我想起杜维明的话:“哈佛已经成为在英语世界中经常用普通话谈论‘国学’(中国学问)的道场。”壁炉里的火,杜维明加了又加。思想的火,生生不息。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

1928年以来,杜维明是哈佛东亚系第一个华人系主任。不久前,北京大学成立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2010年1月4日《文汇报》报道,美国留学中国的人数10年増长6倍,2008年世界各国到中国留学的人数达20万……

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语言平实生动,文字富有表现力,通过记叙杜维明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儒家文化的典型事迹,真实具体的再现了传主的光辉形象,塑造了杜维明中国文化传播者的形象,读来令人振奋。

B.“偌大一个哈佛,杜维明讲的中国文化的课堂最大”,这说明杜维明运送的中国儒家文化,吸引了许多最有独立思想、最不受束缚的哈佛学生!

C.中国儒学文化,杜维明传播初期在大陆遭到冷遇;而在倡导独立自由的西方世界,却很快得到传播,产生广泛影响。很重要的原因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

D.杜维明在大讲堂里上课,常有些女学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伦理地观察这位儒学权威的形貌衣着。这一方面表明了杜维明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写出这些学生学习不够专注。

E.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具体形象的表现了杜维明的卓越精神。

杜维明生活中的“洞”具体指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

请赏析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②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

有人说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有人说他是传统的士大夫,有人说他是现代公众知识分子。你怎么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