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我想看必修一的语文教科书

我想看必修一的语文教科书答案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6届安徽宁国市九年级开学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性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营造书香校园,宁阳学校九(6)班决定开展以“书籍伴着你和我”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看下列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调查表。

材料一:关于中学生的读书计划情况

有计划

有时有计划

没有计划

比率

11.2%

33.4%

55.4%

材料二:关于中学生的读书笔记

每读必做

凭兴趣做

从不做

比率

0%

28.7%

71.3%

材料三: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读后仔细思考

仔细看不想

只看个大概

比率

22%

33.7%

44.3%

得出结论:

2.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李明同学经常拿着一本动漫书说:其实我认为只要是读书就行,干嘛非要读那些枯燥的名篇名著啊,你们看,这些动漫多有趣!他的这种想法与活动宗旨是冲突的,请你以好朋友的身份劝说她。

你说:

3.王刚同学是中学学生会文艺部长,拟了一份通知。发现两处有误,请你完成①~②题:

通 知

为了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4月23日下午,在学生会会议室举行“书籍伴随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名著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等等。请各班语文科代表准时参加。

此致

敬礼

城南中学学生会

2015年4月20日

①划横线句中的“ ”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 ”。

②格式不对,你的修改方案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读书随感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古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转益多师”,勤学好问。一个人的知识无论怎样丰富,但在群众智慧的海洋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谁比自己懂得多一些,谁只要有一点长处,就应该向他学习,拜他为“师”。这样,虚心好学,孜孜以求,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学到本领。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都说明了这一点。

  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访采四方”,足迹遍至半个中国。他从渔夫、狩猎人、挑夫、农民等中间,学习和了解各种药物的特征,才写成了巨著《本草纲目》。

  恩格斯精通多种外国语。他在攻读外语的过程中,就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请教。为了练习运用外语,在1852年他曾向一个俄国流亡者学会话。而且,还常常请一些来访的外国人用他们本国的语言朗诵,以便学习发音和语调。

  江河汇集了无数条小溪细流,方能日夜奔腾、滔滔不绝。因此,我们要获得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学问,就得抓紧一切机会,向有经验、有常识的人质疑问难,向周围的同志认真学习。

  “好问则裕”。有求知的欲望,有虚心的态度,那么,知识将是俯拾皆是,取之不尽的。

  三国时的董遇,善于利用“三余”的时间学习。这个“三余”就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也。”他这种抓紧点滴时间,发愤读书的精神是可取的。

  时间,奔流不息,稍纵即逝。特别是在当前飞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时间更显紧迫,尤为珍贵。我们就应忙里偷闲,见缝插针,把一秒钟掰成八瓣使,勤奋读书,努力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鲁迅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莫叫嚷学习紧张、工作繁忙,无暇读书;莫空叹春去秋来,时光匆匆,想想:你有没有充分利用空余的每一分钟?

  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读书有个“三上”:案上读经史,枕上读小说,马上则读词曲。这对我们读书学习是不无启示的。当然,我们并不要人们在枕上、马上看书,但从这“三上”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来,就是:读书,既要“在乎点滴勤”,又要注意巧安排。

  这就和农作物的栽种一样,什么时候该种什么,应因时制宜,合理安排。读书何尝不是如此?整块时间读什么,零碎的时间读什么;先读什么,后读什么,都要有计划,作安排,井井有条。如果像“黄泥萝卜,揩一段吃一段”地那样盲目地读,缺少安排、打算,那么,势必劳而少功。

  马克思主要阅读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方面的书籍。在这间隙,他演算数学,背诵海涅、歌德的诗章,浏览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名著,从此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又有多方面的收益。这是安排得多么精到、科学。

  所以,读书入门,安排得当,就能无往而不利,事半而功倍。

(1)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自然段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将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为这一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共统率________节文字,在议论文中它的地位和作用

是________,若划分层次,这一节应归属________

③“好问则裕”的“裕”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其角度是________。

(2)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这一部分中

共有两处引用,其不同点是________。

②在这一部分中,体现本文背景的一句话是________,不用这句话

好不好?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3)阅读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叙述欧阳修的“三上”证明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第2自然段扩展了论证范围到________。

②“休息”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所用论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全文三个部分之间构成的关系是________,论证内容的特点是________,充分体现了这种议论________的特点。

(5)本文共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论述的内容都比较明确,如果再写一段总结式文字,构成本文总一分结构,请你试写一个开头,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读书随感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古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转益多师”,勤学好问。一个人的知识无论怎样丰富,但在群众智慧的海洋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谁比自己懂得多一些,谁只要有一点长处,就应该向他学习,拜他为“师”。这样,虚心好学,孜孜以求,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学到本领。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都说明了这一点。

  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访采四方”,足迹遍至半个中国。他从渔夫、狩猎人、挑夫、农民等中间,学习和了解各种药物的特征,才写成了巨著《本草纲目》。

  恩格斯精通多种外国语。他在攻读外语的过程中,就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请教。为了练习运用外语,在1852年他曾向一个俄国流亡者学会话。而且,还常常请一些来访的外国人用他们本国的语言朗诵,以便学习发音和语调。

  江河汇集了无数条小溪细流,方能日夜奔腾、滔滔不绝。因此,我们要获得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学问,就得抓紧一切机会,向有经验、有常识的人质疑问难,向周围的同志认真学习。

  “好问则裕”。有求知的欲望,有虚心的态度,那么,知识将是俯拾皆是,取之不尽的。

  三国时的董遇,善于利用“三余”的时间学习。这个“三余”就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也。”他这种抓紧点滴时间,发愤读书的精神是可取的。

  时间,奔流不息,稍纵即逝。特别是在当前飞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时间更显紧迫,尤为珍贵。我们就应忙里偷闲,见缝插针,把一秒钟掰成八瓣使,勤奋读书,努力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鲁迅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莫叫嚷学习紧张、工作繁忙,无暇读书;莫空叹春去秋来,时光匆匆,想想:你有没有充分利用空余的每一分钟?

  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读书有个“三上”:案上读经史,枕上读小说,马上则读词曲。这对我们读书学习是不无启示的。当然,我们并不要人们在枕上、马上看书,但从这“三上”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来,就是:读书,既要“在乎点滴勤”,又要注意巧安排。

  这就和农作物的栽种一样,什么时候该种什么,应因时制宜,合理安排。读书何尝不是如此?整块时间读什么,零碎的时间读什么;先读什么,后读什么,都要有计划,作安排,井井有条。如果像“黄泥萝卜,揩一段吃一段”地那样盲目地读,缺少安排、打算,那么,势必劳而少功。

  马克思主要阅读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方面的书籍。在这间隙,他演算数学,背诵海涅、歌德的诗章,浏览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名著,从此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又有多方面的收益。这是安排得多么精到、科学。

  所以,读书入门,安排得当,就能无往而不利,事半而功倍。

1)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自然段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将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为这一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共统率________节文字,在议论文中它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若划分层次,这一节应归属________

③“好问则裕”的“裕”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其角度是________

2)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这一部分中

共有两处引用,其不同点是________

②在这一部分中,体现本文背景的一句话是________,不用这句话

好不好?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3)阅读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叙述欧阳修的“三上”证明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第2自然段扩展了论证范围到________

②“休息”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所用论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全文三个部分之间构成的关系是________,论证内容的特点是________,充分体现了这种议论________的特点。

5)本文共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论述的内容都比较明确,如果再写一段总结式文字,构成本文总一分结构,请你试写一个开头,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综合读写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营造书香校园,育才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以“书籍伴着你和我”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看下列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调查表。
材料一:关于中学生的读书计划情况
有计划 有时有计划 没有计划
比率 11.2% 33.4% 55.4%
材料二:关于中学生的读书笔记
每读必做 凭兴趣做 从不做
比率 0% 28.7% 71.3%
材料三: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读后仔细思考 仔细看不想只看个大概
比率 22% 33.7% 44.3%
得出结论:对中学生阅读方式方法的调查发现,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有计划的阅读.除了少数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没有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有的也只是凭兴趣去做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极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读后仔细思考,学生阅读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
(2)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李明同学经常拿着一本动漫书说:其实我认为只要是读书就行,干吗非要读那些枯燥的名篇名著啊,你们看,这些动漫多有趣!他的这种想法与活动宗旨是冲突的,请你以好朋友的身份劝说她。
你说:读名著能提高文学素养,也能促进个人修养,名著也并非都是枯燥的,当你真正读进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无穷的魅力.(2分)动漫作品虽然好看,但只能作为一种业余消遣,只是一种点心,不能当作正餐.
(3)王刚同学是中学学生会文艺部长,拟了一份通知。发现两处有误,请你完成
①~②题:
通 知
  为了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4月23日下午,在学生会会议室举行了“书籍伴随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名著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等等。请各班语文科代表准时参加。
  此致
敬礼
                                                                   城南中学学生会
                                                                    2015年4月20日
①划横线句中的“加强”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提高”。
②格式不对,你的修改方案是:删去“此致”“敬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xxyw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解放自己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科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不尽。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测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扩大(        )         博览(        )        培养(        )         增长(        )    
     丰富(        )         掌握(        )        开阔(        )         陶冶(        )    
     解放(        )         参加(        )        开辟(        )         提高(        )  
2.用“           ”画出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3.“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中的,“采过许多花”指                            ,“酿出蜜来”指                     ,’叮在一处”指                                        。  
4.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诗句或名言____                                                                     
5.请从文中摘录一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结合具体事例写写你的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辽宁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1~6题。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首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15~20题。(14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2..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首尾有什么特点?(2分)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

(1) 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

(2)我决定咬了牙……

4..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2分)。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举一例说明)(2分)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二)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15~20题。(14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小题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小题2】.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首尾有什么特点? (2分)
【小题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
(1) 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
(2)我决定咬了牙……
【小题4】. 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2分)。
【小题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举一例说明)(2分)
【小题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民屯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15~20题。(14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小题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小题2】.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首尾有什么特点? (2分)
【小题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
(1) 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
(2)我决定咬了牙……
【小题4】. 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2分)。
【小题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举一例说明)(2分)
【小题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4届沈阳市大民屯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15~20题。(14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2..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首尾有什么特点? (2分)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

(1) 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

(2)我决定咬了牙……

4.. 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2分)。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举一例说明)(2分)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二)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15~20题。(14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小题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小题2:.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首尾有什么特点? (2分)
小题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
(1) 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
(2)我决定咬了牙……
小题4:. 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2分)。
小题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举一例说明)(2分)
小题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048

精段阅读。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______。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______?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______?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下列三个反问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分别应该放在何处?

A.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B.又岂本心所愿乎

C.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甲处:________;乙处:________;丙处:________。

(2)从文言句式的角度考虑,下列四句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滂莫如自修。

B.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

C.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D.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3)该段文字开头就强调要先知大学的性质,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点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段文字最后说“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为什么?文中讲了哪几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本段文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蔡元培先生向北大学生提出的第一点希望是“抱定宗旨”,就是要抱定求学、研究高深学问的宗旨,并且强调这个宗旨不可以不强大。

B.本段文字蔡元培先生紧扣现实,针对性强,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些人进北大只是为了文凭、为了做官发财的现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C.为了加强说服效果,蔡元培先生采用了正反对比、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明白酣畅。

D.蔡元培先生善于采用对偶句、反问句,句式整齐,言辞恳切而有力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精段阅读。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______。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______?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______?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下列三个反问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分别应该放在何处?

A.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B.又岂本心所愿乎

C.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甲处:________;乙处:________;丙处:________。

(2)从文言句式的角度考虑,下列四句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滂莫如自修。

B.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

C.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D.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3)该段文字开头就强调要先知大学的性质,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点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段文字最后说“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为什么?文中讲了哪几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本段文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蔡元培先生向北大学生提出的第一点希望是“抱定宗旨”,就是要抱定求学、研究高深学问的宗旨,并且强调这个宗旨不可以不强大。

B.本段文字蔡元培先生紧扣现实,针对性强,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些人进北大只是为了文凭、为了做官发财的现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C.为了加强说服效果,蔡元培先生采用了正反对比、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明白酣畅。

D.蔡元培先生善于采用对偶句、反问句,句式整齐,言辞恳切而有力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