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列材料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请你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人为原因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
(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
[     ]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退耕还林还草
D.大力发展交通
(1)秦岭
(2)沟壑纵横(或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①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土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等(只要答对其中两点即可);②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毁草毁林)、采矿、修路、修建窑洞等(只要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4)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2?梅州)读下列材料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
秦岭
秦岭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请你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①
土质疏松
土质疏松
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任答其中两点)人为原因有②
开发历史悠久
开发历史悠久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快
.(任答其中两点)
(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
C
C

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退耕还林还草  D、大力发展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有70%是坡地,植被覆盖极差,每遇暴雨,泥沙与雨水齐下,水土流失之重为世界所罕见.精英家教网
(1)由“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延安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7、8月,属于
 
气候.
(2)由“延安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图”可知,延安的降水年际变化较
 
 (大或小).
(3)目前,黄土高原存在着严重的
 
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请例举两条自然原因①
 
;②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假如你是一位生态学家,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读下列材料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请你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______.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人为原因有②__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
(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______
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退耕还林还草 D、大力发展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2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读下列材料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请你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______.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人为原因有②__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
(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______
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退耕还林还草  D、大力发展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