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分析: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全球地表温度升高了大约O.6℃,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是最暖的二十年,20世纪北半球地面温度的增加比近1000年任何其他世纪都大。

  在20世纪末最暖的20年里,出现了该世纪最强的两次厄尔尼诺事件,同时世界上许多地方遭遇了严重的热浪、洪水与不断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导致重大的财产与生命损失。观测表明,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物理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影响,包括:海平面的升高、冰川的退缩、冻土的融化、河湖冰的迟冻和早融、中高纬生物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等。

  虽然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引起,但至少最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很大程度上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这主要是由温室气体的增长造成的。

  (1)上个世纪全球气候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什么后果?

  (2)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人类的某些生产活动对气候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怎样才能使气候朝有利的方面变化呢?你有哪些好主意?

答案:略
解析:

(1)全球地表温度升高,气候变暖。这种变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物理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影响,同时使得许多地方遭遇了严重的热浪、洪水与不断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导致重大的财产与生命损失。

(2)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气候变暖。

  (3)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使局部气候变得湿润、温和;使用环保型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学以致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理野外考察团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到了一组图片(如图1)
材料二  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最好的时节是每年的8月到10月;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
材料三  如图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1)阅读材料一,推测六幅图片最有可能的拍摄地点,将图片代号分别填写到材料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中相应的位置.(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说明:
①“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最好携带吸氧用具”是因为______
②“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是因为______
(3)划分区域③和区域④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A.地形   B.季风   C.气候   D.降水
(4)划分区域②和④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A地形     B气候    C受夏季风影响是否明显  D降水
(5)区域①和③界线大致接近______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6)读材料三中资料,判断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是______ 
A.①B.②C.③D.④
(7)材料三图2中①地区的人们生活中喜食牛羊肉,试着从自然地理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友情提示:请从位置、地形、气候、农业产业部门等方面进行阐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表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黄河沿岸监测点兰州河口龙门陕县利津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3.486.6733.337.724.7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1.191.6711.216.011.5
Ⅰ、数据分析:读图和表,黄河流经________游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________,植被________,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①)A、上    B、中      C、下
(②)A、疏松   B、坚实     C、瘠薄
(③)A、破坏严重 B、茂密     C、单一
Ⅱ、实地考察:黄河下游素有“________”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________,坡度变缓,河水流速________,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________.
(④)A、地下河  B、黄金水道   C、地上河
(⑤)A、小    B、窄      C、宽
(⑥)A、加快   B、变慢     C、不变
(⑦)A、抬高   B、降低     C、坍塌
Ⅲ、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___.
结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____.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________.
(⑧)A、甲      B、乙         C、丙
(⑨)A、多      B、少         C、快
(⑩)A、植树种草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修建水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产业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占岛内生产总值(%)1.830.467.8
岛内生产总值( 亿美元)2 960
外贸总额(亿美元)2 710
主要工业品产量成衣 1598万打,人造纤维 333万吨,监视器 422万台,电脑主板 4 672万片,便携式电脑 1 051万台,手机3 068万部,电子电容器1 991亿只,印刷电路板1.19平方米,钢坯1 764万吨,汽车39万辆
(l)地理位置: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
(2)自然特征:
①从图1可看出: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画出台湾岛的等高线地形图,______侧等高线稀疏.
②从图2可看出:台湾岛主要分布有 I和 II两种气候类型,其中气候类型 I是______.
③台湾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水果、鱼类、海盐、石油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______资源.④台湾岛自然灾害频发,每年6月~10月常常遭受______(气象灾害)侵袭.
(3)经济特征:
①台湾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______业.2003年外贸总额占生产总值______%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大.
②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
A.纺织   B.电子信息  C.钢铁   D.汽车
③台湾的铁路环岛建设,原因是______.
(4)人口分布:①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理由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相应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确保国家石油安全尤为重要,需开辟多条石油进口线路。下图为我国目前和将来拟开辟的石油进口线路。

材料二:在第三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上,各国代表原则上通过了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的修建计划。东盟国家还计划开凿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克拉地峡运河。

(1)   中缅石油管道与泛亚铁路、克拉地峡运河航线、马六甲航线等石油进口线 路相比,

具有哪些优势?列表比较该输油管道与中俄、中哈石油管道的区位条  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中缅

石油管道

中哈、中俄石油管道

(2)写出图中C所示的铁路,并简要分析影响该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中B地区由于农村生活用能短缺而导致的最大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的主要措施?

                                       

                                       

                                       

(4)图中A海域附近正常情况下风浪较小,其原因是        ,但2004年12月26日该海域却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其原因是              

                                。

(5)据报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海啸中,丧生和失踪的外国游客中以北欧人居多,利用所学的旅游地理相关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材料分析题:(12分)

 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人口增长了,要求生产更多的粮食。为了满足人口最基本的粮食需求,亚洲的一些国家,一方面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另一方面,在土地上连续耕种,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渐下降。结果,粮食的产量下降。然而为了生存,人们又进一步垦殖,形成恶性循环。

1、阅读材料,把A—F各内容,按因果关系填入下面

的框图中(5分)

A.要求粮食生产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

E.恶性循环           F. 土壤肥力下降

土地得不到休耕

 

2.利用下列所给内容,绘制“农业与环境良性发展结构图”(7分)

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  ②发展农业技术  ③粮食需求量得以控制   ④粮食单产提高  ⑤退耕还林、还草   ⑥环境得以改善   ⑦良性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