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图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东多西少 B. 南多北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夏秋多,冬春少

3.4.针对图中反映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状况,我们采取的措施为(  )。

A. 兴建水库 B. 引黄济青

C. 南水北调 D. 节约用水,保护水

【答案】

5.6.B

7.8.C

【解析】

9.10.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4000立方米/年以上,而长江以北的海河、黄河、淮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500立方米/年左右,所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

11.12.图中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跨流域调水措施,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的水引至青岛,不能从整体上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所以选C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2

下列灌溉方式属于节水农业的是(  )。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 选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C. 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D.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析】
在农业方面的节水措施有:①改变灌溉技术、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②改变作物品种,在北方缺水的地区种植耐旱、耗水量小的农作物,节约灌溉用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水污染.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3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但在土地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解析】
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造成1/3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使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所以“滥伐森林,植被减少、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都属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4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开发地下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因此通过兴修水库等措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5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止水污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最好办法是(  )

A. 节约用水 B. 跨流域调水 C. 修建水库 D. 防止水污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最好办法是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空间变化大的办法是跨流域调水,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6

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 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

C. 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

D. 我国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由大到小再变大 D. 由小变大再变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度数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度数越大,南极是南纬90°.根据题意故由北极点到赤道再到南极点,纬度数变化情况为大-小-大,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4

下列地点中, 位于 “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大体是 (    )

A. 漠河—腾冲 B. 黑河—昆明 C. 黑河—腾冲 D. 漠河—昆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题型】选择题
【结束】
6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

A.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 均匀分布

C. 东多西少 D. 西北、东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开发地下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因此通过兴修水库等措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5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止水污染

【答案】A

【解析】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是兴建水库,故答案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6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 冬春多,夏秋少 B. 冬春少,夏秋多 C. 东部多,西部少 D. 东部少,西部多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时空分布部均匀,从时间上来看,冬春少,夏秋多;从空间上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所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冬春少,夏秋多,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需要识记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冬春少,夏秋多,从空间上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7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 输水线路较短 B. 人口少,最为经济

C. 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 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工程从江都提水,沿京杭运河北上,最终到达天津,所以东线工程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已有的河道及天然湖泊,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水北调工程。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8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③直接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地表水体污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推广节水器具,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收集城市雨水作为绿化用水等.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点睛】

考查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9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难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我国所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中, 占的百分比最大。

(2)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 。(多选)

A.耕地、林地少 B.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难利用的土地多 D.人和耕地矛盾突出

(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用地将会不断增加,耕地将会

【答案】(1)20.1% 26.1% 可利用的草地(2)ABCD (3)建设 更少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耕地、林地占土地面积20.1%,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21.6%,因此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耕地和林地小,草地比重最大。

(2)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资源是耕地、林地少,草地比重大,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可利用的草地较多,故选ABC。

(3)随着人口的增长,建设用地将会越来越多,而耕地会越来越少。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题型】解答题
【结束】
20

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回答下列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 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 河道,经过 五个省级行政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水库调水,经过 、_ 等省级行政中心,将长江水最终调到北京和天津。

(4)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5)我国北方缺水严重。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北方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南水北调工程是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____________。

(7)在南水北调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沙漠

3.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 种植业 B. 林业

C. 水产养殖业 D. 畜牧业

【答案】

5.6.A

7.8.D

【解析】试题分析:

9.10.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可得,①在我国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区,②在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区,③在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为林业分布区,④在我国西北地区,为草原农业区,①和②都是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故选B.

11.12.④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草原分布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草原分布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所以我国西北地区也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7

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是(  )。

A. 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 草地——东南多、西北少

C. 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 耕地——东部多、西部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矿产、阳光、水等等。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短时间里不能更新和再生的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资源。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草地――东南少,西北多,林地――西北少,东北多,耕地――东部多,西部少。所以正确的是D。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

【题型】选择题
【结束】
8

漫画反映的问题,在下列哪个地区突出(  )。

小草的哀求

A. 塔里木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内蒙古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小草的哀求表现出超载放牧的问题,在内蒙古高原地区表现突出,故答案选C。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超载放牧的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题型】选择题
【结束】
9

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

A. 河流水和湖泊水 B. 高山冰雪融水

C. 大气水 D. 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土地 B. 水泥 C. 森林 D. 水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 A坡和B坡降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降水有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降水稀少,故本题选C。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8

人类自身的行为对大气的影响较大,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的做法是( )

A. 秋收后,大量焚烧秸秆肥田

B. 购买大排量的汽车,加速性能较好

C. 液化气价格节节攀升,改烧燃煤降低生活费用

D. 热电厂将燃煤排放的气体加以回收利用

【答案】D

【解析】以上四种做法中,“秋收后,大量焚烧秸秆肥田”、“购买大排量的汽车,加速性能较好”和“化气价格节节攀升,改烧燃煤降低生活费用”都会加重对大气的污染,只有“热电厂将燃煤排放的气体加以回收利用,可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减轻大气污染,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环境的有关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9

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2时

B. 北半球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

C.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D. 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世界气温已经在迅速降低

【答案】C

【解析】关于气温的叙述,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14时;北半球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 1月;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世界气温已经在慢慢升高,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气温有关知识,要注意气温的几个影响因素。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0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相比( )

A. 东岸多 B. 西岸多 C. 一样多 D. 不一定

【答案】A

【解析】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看出,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地区降水多,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少,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熟记“三多三少”即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1

某山山脚下温度为 16℃,山项温度为 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 )

A. 2000 米 B. 1000 米 C. 600 米 D. 200 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地形对气温也会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所以某山山脚气温为16℃,山顶气温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1000米,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影响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2

以下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高原山地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寒带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面关于我国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属于河谷农业 B. 青藏地区属于灌溉农业

C. 北方地区一年两熟 D. 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是典型的绿洲农业;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是典型的河谷农业;北方地区主要属于中温带、暖温带和寒温带.寒温带和中温带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暖温带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故北方地区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是我国主要的水田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0

下列几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的家乡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却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B. 我家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生产区

C. 我家在东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以种植三季庄稼

D. 我家在新疆,这里绿洲农业发达,瓜果香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不符合题意;B、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不符合题意;C、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不符合题意;D、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1

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 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 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 地热资源丰富    D. 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青藏地区,其自然环境特征为“高”、“寒”,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选项A正确;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选项B正确;因为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热资源丰富,与高寒无关,选项C错误;青藏地区城镇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选项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2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藏族 B. 壮族 C. 汉族 D. 维吾尔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