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 地表支离破裂,沟壑纵横

B. 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 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D. 地势平坦,湖泊、河网密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第三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形区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是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 成渝经济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晨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图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的影响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地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六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__;D为__________。

(2)C、D地区的分界线: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 。此线以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以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

(3)图中流经了三大区域的河流是___________河,该河曾经被称为“一石水,六斗泥”。这些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___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六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南方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 地形 B. 土壤 C. 气候 D. 市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太仓市第二学期初二地理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2016年杭州已举办了G20峰会,杭州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图中甲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下列景观图能代表城市②标志性建筑的是

A. B. C.

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分布最密集,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B.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地区

C.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很多企业纷纷外迁,主要迁往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中西部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地降水十分丰富,其原因是( )

A. 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B. 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

C. 地势高

D. 位于赤道地区

2.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有( )

①劳动力成本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信息技术发展早 ④技术水平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 ⑤英语普及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度下学期八年级地理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名称:

Ⅰ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Ⅳ________  ___;Ⅰ和Ⅱ之间的界线大致沿着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河。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Ⅲ位于_______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该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

(3)Ⅳ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