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中原地区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中心,近年来该地区在利用区域内资源基础上,通过内引外联,经济正步入高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郑州气候资料表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0.1 2.0 7.9 15.1 21.1 25.9 27.1 25.8 20.7 15.0 7.9 1.8 降水量 (mm) 8.7 13.7 25.3 48.4 52.4 61.2 146.8 117.4 89.9 46.7 25.5 9.2
(1)省会城市①的名称是
 
.数码②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2)河流③是我国一条著名的大河,该河的名称是
 
.山脉④的名称是
 
,该山脉的走向是
 
走向.
(3)请根据资料将图2图表绘制完整.
精英家教网
(4)根据如图图表资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郑州地处热带地区   B.郑州冬季温和湿润   C.郑州夏季炎热多雨   D.郑州周围应大面积种植需水量很大的水稻
(5)郑州现在是中原大地上著名的大城市.请根据图1“中原示意图”提供的信息举例说明促进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至少举出2个例子)
(6)京沪线和
 
线在徐州交汇,大大促进了徐州煤炭资源的开发.
(7)胜利油田在进行石油开发中,特别注意了对环境的保护.你认为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任写一点即可)
分析:河南省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该城市的省会城市是郑州,简称是豫,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解答:解:(1)省会城市①的名称是西安即陕西省的省会.数码②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豫即河南省的简称;
(2)河流③是我国一条著名的大河,该河的名称是黄河.山脉④的名称是太行山,该山脉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
(3)据图中所示的数据绘制即可;
(4)郑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郑州周围大面积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5)郑州现在是中原大地上著名的大城市.促进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有铁路交汇地促进城市发展;地处平原地区利于城市发展;黄河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
(6)京沪线和陇海线在徐州交汇,大大促进了徐州煤炭资源的开发;
(7)胜利油田在进行石油开发中,特别注意了对环境的保护.其采取的措施有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
故答案为:
(1)西安;豫;
(2)黄河;太行山;东北-西南;
(3)
精英家教网
(4)C;
(5)铁路交汇地促进城市发展,地处平原地区利于城市发展,黄河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
(6)陇海;
(7)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点评:本题考查河南省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中原地区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中心,近年来该地区在利用区域内资源基础上,通过内引外联,经济正步入高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郑州气候资料表
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月11月12月
平均气温(℃)-0.12.07.915.121.125.927.125.820.715.07.91.8
降水量 (mm)8.713.725.348.452.461.2146.8117.489.946.725.59.2
(1)省会城市①的名称是______.数码②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
(2)河流③是我国一条著名的大河,该河的名称是______.山脉④的名称是______,该山脉的走向是______走向.
(3)请根据资料将图2图表绘制完整.

(4)根据如图图表资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郑州地处热带地区  B.郑州冬季温和湿润  C.郑州夏季炎热多雨  D.郑州周围应大面积种植需水量很大的水稻
(5)郑州现在是中原大地上著名的大城市.请根据图1“中原示意图”提供的信息举例说明促进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至少举出2个例子)
(6)京沪线和______线在徐州交汇,大大促进了徐州煤炭资源的开发.
(7)胜利油田在进行石油开发中,特别注意了对环境的保护.你认为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任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看看你的家乡是下面的哪一种民居形式。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民居建筑形式。这些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是四面由房屋闭合而成的院落。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风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重保温防寒避风。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正居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屋与墙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内蒙古民居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账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多以易于拆却适合迁徒的毡包为住所。这种住居多呈圆形尖顶,上面覆盖羊毛毡子,包顶上留圆形天窗,可通气、透光、排烟,遇有雨雪或寒风则关闭。蒙古包四周有木条做成的墙体骨架,并留出朝南的门口。用细木橡子组成伞骨形圆顶,墙体和帐顶覆盖羊皮或毛毡,用绳子绑紧。冬季外面加罩两三层毡防寒,夏季搭帆布或柳条以祛热。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迁徒有四次,有 、夏岗、秋平、冬阳,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枚的产物。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成,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新疆民居    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具体写照。这些地理因素对居民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的住房,大多为方形、长方形的院攻式平顶土房。以木材为房架,筑土为墙。房顶用木料、木板或树枝铺盖,上面涂上半尺左右厚的泥土,可用以晾晒粮食、瓜果。这种平顶房适合少雨干旱的气候。农家还用土坯块砌成可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
        陕北民居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坑窑和砖石窑等。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力,直立性好,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    
       山西与山东民居    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独门独院,有门楼,两面坡屋顶。由于山地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民居不多见砖雕等装饰。两地纬度相近但降水存在差异,故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因地势较高,东南面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阻档海洋气流,降水较少,故屋顶坡度较缓;后者广谷低丘,距海近,降水较多,为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陡。
       江苏民居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楼房以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别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防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上海民居   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颇有。    
        福建民居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庞大碉堡。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百人筑土楼而为居所,故形成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湿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多得。 
        云南民居  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又能防虫、蛇、野兽,多用做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住人,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厅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民居折射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差异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适应环境的生动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