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1. 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②       ,

       ,④       ,

       ,⑥      

(2) 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因而      带气候分布广泛。

(3) 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三部分,西部是       ,中部是      ,东部是      

(4)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的原因:            

21. 答案

(1)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2) 热

(3) 高原   平原   山地

(4) 东南部沿海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的居住

解析

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因而以热带气候为主。澳大利亚的气候呈半环状分布。东南部地区以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暖湿润,人口稠密。

题目来源:2016年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 > 第七节 澳大利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是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 (2015湖南衡阳大云中学模拟,12, ★☆☆) 下列关于图中ABCD农业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是玉米带

   B. B是棉花带

   C. C是小麦区

   D. D是乳畜带

2. (2015湖南衡阳大云中学模拟,13,★★☆)下列对美国城市①②③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附近有美国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B. ②是美国最大的港口

   C. ③是美国的汽车中心

   D. ④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和石化工业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7. (20133山东聊城,15,★★☆) 关于下图所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B. b处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高原

   C. 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北部的平原地区

   D. 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但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9. (2015福建龙岩中考) 某国发行了如下图的精制纪念币。把图中动物视为国家象征的是 (   )

         

   A. 法国   B. 美国   C. 意大利   D. 澳大利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6. (2015山东章丘党家中学期末) 图中阴影能够正确反映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 (2015江苏连云港,22,★★☆)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小强同学计划7月下旬利用暑假去澳大利亚旅游。下面是小强查询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

   A. 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B. 旅游期间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

   C. 被称为“坐在矿车里”的国家

   D. 首都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澳大利亚自流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小明同学对澳大利亚的自流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却想不通为什么井水会自动喷出地表,热心的同学你能帮他解惑吗?

(2) 有人说自流井为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澳大利亚之“宝”,你是如何认为的?试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毎小题2. 5分,共50分)

读“世界典型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回答1一2题。

          

1.( 2014云南中考) 右面的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图中的(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 (2014云南中考) 英国某进出口公司米购员采购到一批天然橡胶、蕉麻、椰子,他最有可能去的采购地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4.(2014福建福州,19, ★☆☆) 大致与秦岭一淮河线吻合的是 (   )

   A. 1月0℃等温线

   B.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 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