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故答案为:昼夜交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也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而产生的(  )
A、白昼和黑夜B、昼夜交替C、四季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的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 9.0 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精英家教网
(1)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46分日本发生 9.0 级大地震 而此时日本东京时间是14时46分,这种时间差异与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有关.
(2)日本这次大地震主要是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地震导致日本本州岛东移2.4米,使日本443平方千米的地面下沉,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4)日本地震附近的海岸填海造陆区集中了许多工业、军事设施、核电站等,这些造陆区域防坡堤大多都只有3-5 米高,对于海啸产生的10多米高巨浪毫无作用 由于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
 
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因此在这次海啸中损失巨大. 
(5)我国许多沿地区也在大规模地填海造陆,并在上面建造住宅、核电站等一些重要工业设施.请你说说这次日本大地震值得我们借鉴和警示的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59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自转的证明

  古时候的人每天看见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好像有这么一个圆穹形的“天”,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大地的周围不停地转动着。因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主张:“天动地静”的“地心说”,认为天体永远围绕地球这一宇宙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直到16世纪,波兰人哥白尼才提出了“地动说”,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东出西没,完全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地球自转时,任何时候只有一半面对太阳。面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相反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令另一面朝向太阳,原先是黑夜的那些地方慢慢地变成白天。因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所以大部分地区,从黑夜变成白昼,再从白昼变成黑夜需要24小时。

  据说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地球自转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在一座塔上让一物体自由落下,如果不受其他影响,落下的方向应该是垂直的。但是当地球自转时,塔顶绕行的圆弧比较大,而塔基绕行的圆弧比较小。换句话说,在同一时间里塔顶走的路程较远,而塔基的路程较短,所以就转动得较慢。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从转动得比较快的塔顶落下来时,仍然保持着随塔顶转动时的速度,因此,与转动得比较慢的塔基相比,在同一时间里它向东面就要走得远一点,所以物体并不是从塔顶垂直落下,而是落在稍向东一点的地方,如下图所示。从很深的枯井口丢下的物体,也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高斯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他在美国塔里马拉克的矿井中释放物体,下落5000英尺(合为1524米),向东偏大约三英尺左右。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也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有名的傅科摆试验。他在巴黎万神庙的圆形屋顶的长平架上,用一根长度为67米的金属丝,悬挂着一个质量为28千克的铁球做成一个摆子。在重力和铁丝的拉力作用下,在其垂直位置附近振动。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这就是简单的单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摆的摆动平面作顺时针偏转。但是这个转动很缓慢。为了观测这一效果,必须使摆做长时间摆动。这就要求其悬挂点几乎没有摩擦,摆锤也必须很重以便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又因为按单摆的规律要求摆的摆动偏角应很小,为了便于观测,所以摆的悬线就必须很长。

  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有很多。例如,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地球形状,知道地球是南北两极有些扁平,而赤道则稍许凸出,就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

北极星期三  某恒星期三 经度0° 东经90°

西经90°

(1)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3)假如地球自转时,地轴不倾斜,而是同公转轨道面相垂直,在同一地区还会出现季节变化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地球自转的证明

  古时候的人每天看见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好像有这么一个圆穹形的“天”,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大地的周围不停地转动着。因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主张:“天动地静”的“地心说”,认为天体永远围绕地球这一宇宙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直到16世纪,波兰人哥白尼才提出了“地动说”,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东出西没,完全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地球自转时,任何时候只有一半面对太阳。面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相反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转,令另一面朝向太阳,原先是黑夜的那些地方慢慢地变成白天。因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所以大部分地区,从黑夜变成白昼,再从白昼变成黑夜需要24小时。

  据说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地球自转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在一座塔上让一物体自由落下,如果不受其他影响,落下的方向应该是垂直的。但是当地球自转时,塔顶绕行的圆弧比较大,而塔基绕行的圆弧比较小。换句话说,在同一时间里塔顶走的路程较远,而塔基的路程较短,所以就转动得较慢。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从转动得比较快的塔顶落下来时,仍然保持着随塔顶转动时的速度,因此,与转动得比较慢的塔基相比,在同一时间里它向东面就要走得远一点,所以物体并不是从塔顶垂直落下,而是落在稍向东一点的地方,如下图所示。从很深的枯井口丢下的物体,也能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高斯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他在美国塔里马拉克的矿井中释放物体,下落5000英尺(合为1524米),向东偏大约三英尺左右。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也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有名的傅科摆试验。他在巴黎万神庙的圆形屋顶的长平架上,用一根长度为67米的金属丝,悬挂着一个质量为28千克的铁球做成一个摆子。在重力和铁丝的拉力作用下,在其垂直位置附近振动。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这就是简单的单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摆的摆动平面作顺时针偏转。但是这个转动很缓慢。为了观测这一效果,必须使摆做长时间摆动。这就要求其悬挂点几乎没有摩擦,摆锤也必须很重以便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又因为按单摆的规律要求摆的摆动偏角应很小,为了便于观测,所以摆的悬线就必须很长。

  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有很多。例如,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地球形状,知道地球是南北两极有些扁平,而赤道则稍许凸出,就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

北极星期三  某恒星期三 经度0° 东经90°

西经90°

(1)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2)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3)假如地球自转时,地轴不倾斜,而是同公转轨道面相垂直,在同一地区还会出现季节变化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A.东经20°,北纬40°   B.东经40°,北纬20°

C.西经20°,南纬40°   D.西经40°,南纬20°

2.乙地位于丙地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3.丙地处在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4.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极昼和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