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最不利的自然因素是
[     ]
A、空气稀薄
B、高原峡谷众多
C、太阳辐射过强
D、冻土层深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读图并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2006年7月1 日,人类道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青藏铁路通车运营!这是一条创造了无数奇迹的铁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十万大军,5年征战,在地球之巅成功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盆地:A
 
     城市:B
 

湖泊:C
 
     铁路:D
 

(2)图中E、F、G三条河流,表示雅鲁藏布江的是
 

(3)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是
 
,它被称为“高原之舟”
(4)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
 

A、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和泥石流
B、地质条件复杂,多桥梁,投资大
C、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D、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5)青藏铁路上行驶的载客列车都是全封闭式的,关于这样设计的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了抵御寒冷的外部环境    B.为了抵御低气压
C.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D.为了阻止乘客向外观望
(6)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一座座桥梁将成为雪域高原上靓丽的风景.采取“以桥带路”交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7)请你谈一谈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对青藏地区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读右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回到问题.
材料:2005年10月15日,我国宣布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短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全线总里程达1118千米.自此,占全国八分之一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铁路1300奶奶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沿着三江原湿地、纳木错湖蜿蜒而过,大部分新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曾有国旗专家认为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铁路建设者勇于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青藏高原上!
(1)写出城市名A
 
;B
 

(2)2000年8月19日,“三江原自然保护区”成立,这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三江”是指:
 
 
 

(3)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
 

A.地质条件复杂,对滑坡和泥石流   B.地质条件复杂,多桥梁、投资大
C.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D.日照时间长,阳光辐射强
(4)在青藏高原的一些谷地中,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耕作,南部的
 
谷地和东北部的
 
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区.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建生青藏铁路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读图并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2005年10月15日,我国宣布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全线总里程达1118千米.自此,占中国八分之一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青藏铁路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三大山脉,沿着三江源湿地、纳木错湖蜿蜒而过.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1)写出城市名称:A
 
,B
 

(2)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这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三江”指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
 

A、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和泥石流
B、地质条件复杂,多桥梁,投资大
C、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D、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4)在青藏高原的一些谷地中,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耕作业的发展,南部的
 
谷地和东北部的
 
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区.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最不利的自然因素是
[     ]
A.空气稀薄
B.高原峡谷众多
C.太阳辐射过强
D.冻土层深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