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漫画“手下留情”,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禁止采伐森林,杜绝使用木材

C.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

D. 退耕还草,加快国土绿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赤峰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现象中描述天气的是

A.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B.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C.昨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长沙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长沙小明与哈尔冰小亮、北京小华、西宁小虎在朋友圈分享家乡6月天气情况,你认为正确的是

A.长沙多阴雨天气

B.哈尔滨寒潮频繁

C.北京沙尘暴多发

D.西宁台风登陆过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青岛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我国某区域图”, 完成下列各小题。

1.图中有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它是()

A.茶马古道B.河西走廊C.梅岭古道D.九省通衢

2.该要道最主要的特色农业是()

A.水田农业B.旱作农业C.河谷农业D.绿洲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青岛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7·青岛中考)读“甲、乙两个国家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国相同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位于热带地区

B. 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C. 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 淡水资源都很丰富

2.关于两国人口都集中分布于东南部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平原面积广阔 B. 气候温暖湿润

C. 临近海洋,海运便利 D. 开发历史悠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14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近年来,由于中部山区过度开发,植被破坏严重。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位于五带中的带;图中④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___。

(2)图中①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___________。

A.520米

B.578米

C.627米

D.684米

(3)图中甲、乙、丙三条河流,河水流速最快的是哪条河流?请说明判断理由。

(4)图中乙、丙两条河流,长度相当,但流量差异较大。流量较大的河流是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

(5)简述图中山区植被破坏对该地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6)写出图中丁村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7·临沂中考)印度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之一,水稻和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印度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A. 德干高原和恒河中上游平原

B. 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半岛沿海平原

C. 气温较低的平原地区

D. 年降水量多于1 000毫米的地区

2.目前,印度粮食生产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  )

A. 耕地面积少 B. 粮食单产太低

C. 生产方式落后 D. 人口多且增长过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7·聊城中考)读巴西和澳大利亚的轮廓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巴西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 澳大利亚东部以低矮的高原为主

C.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贫乏但农牧业发达

D. 巴西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关于两个国家共有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城市化水平都很高

B. 都是所属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C. 都是所属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D. 首都都是本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东营卷)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2.“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东营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

A.春雨惊春清谷天

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