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抒发了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浓浓思念,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钓鱼岛隶属于哪个省区
A.浙江省B.福建省C.台湾省D.广东省
小题2: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有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小题3:下列有关台湾美称及其含义的连线,错误的有
A.东方甜岛——盛产甘蔗B.海上米仓——平原盛产稻米
C.水果之乡——盛产温带水果D.植物王国——山下到山上森林广阔、物种多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试题分析:
小题1: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故选C.
小题2: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南临南海,西临台湾海峡,北临东海. 所以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分别是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根据题意,故选B.
小题3:台湾盛产甘蔗,有“东方甜岛”之称;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有“水果之乡”之称;台湾盛产稻米,有“海上米仓”之称;台湾的森林面积广阔,有“森林之海”之称;台湾的植物种类繁多,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台湾盛产海盐,有“东南盐库”之称,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
A.海南岛B.台湾岛C.香港岛D.舟山群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台湾岛大部分地方位于五带中的(  )
A.亚热带B.北寒带C.热带D.北温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局部区域略图”和“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某同学在图甲上量得温州市到钓鱼岛的图上距离为3.56厘米,那么钓鱼岛距温州市的实际距离约___________千米。
(2)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它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_________海峡与__________省相望。
(3)台湾岛被称为“宝岛”,其中森林树种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根据图甲和图乙简要说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10分)

材料:我国是茶的原产地,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茶树生长喜温喜湿,要求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云雾、光照适中。我国茶叶种植的经典区域为南方排水性好的低山丘陵区。
(1)甲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MN是台湾岛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该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2)台湾岛的河流都比较短促,水能资源蕴藏量却相当丰富,请简析其原因。(3分)
(3)甲地区生产的乌龙茶以品质好著称。试从地形和气候简述该地区发展茶叶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台湾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 ②东北部沿海地区降水少,日照充足  ③山地、平原各占一半    ④多火山、地震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写出图中省级行政单位A的名称       
(2)近期,中国海监船加强对B­       (岛屿)的行政执法力度,反对日本在该岛问题上的挑衅举动。
(3)台湾岛被称为“宝岛”,其中森林树种丰富,有             的美誉,根据图乙简要说出其主要原因                           
(4)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        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4年春节期间,丽丽从北京到台北,一下飞机就由冬装变成了春装,两地气候差异大。台湾属于
A.热带、亚热带气候B.温带气候
C.温带、亚热带气候D.中温带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有
A.地缘关系B.血缘关系
C.文化关系D.历史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