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斗满天,这是由于我国(  )

A. 距海远近不同 B. 地形地势不同 C. 东西跨经度广 D. 南北跨纬度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名称、简称、省会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湖北 湘 长沙 B. ②云南 云 昆明

C. ③黑龙江 黑 哈尔滨 D. ④广东 粤 广州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知,①湖北 鄂 武汉;②黑龙江 黑 哈尔滨;③云南 云 昆明;故选D.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5

读图,对我国四大区域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A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 B区——沙漠广布

C. C区——以牧业为主 D. D区——多水田,适合种水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 5月1日 B. 6月22日 C. 8月1日 D. 10月1日

【答案】B

【解析】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北京的日出时间在夏至日最早,因而离夏至日越近,日出时间越早,故答案选B。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0

假设地球公转时, 地轴不是倾斜的, 下面现象仍然可能产生的是( )

A. 同一地方, 一年有四季的变化 B. 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现象

C. 不同地方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一致的 D. 同一地方昼夜长短的时间是变化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那么地球上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是相等的,不会发生变化,同一个地方也就没有四季的变化,不同地方获得太阳热量是不一致的,同一地方昼夜长短的时间也是固定的,但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现象,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1

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 1:500 B. 1:5000 C. 1:10000 D. 1:15000

【答案】D

【解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或扩大的程度。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由此得知:比例尺最小的是D,故本题选D。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2

图幅大小相同下列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 世界地图 B. 山东地图 C. 中国地图 D. 临沂地图

【答案】D

【解析】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所用的比例尺越小;反之,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所用的比例尺越大。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山东省地图、临沂地图四幅图中,临沂地图所表示的范围最小,所选用的比例尺应该是最大的,故本题选D。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3

下图公路AB的延伸方向是 ( )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西南—东北走向 D. 东南---西北走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四幅人口曲线图,与我国实情相符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20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比较缓慢,20世纪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图中符合这种趋势的是D,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4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各民族分布有“小杂居、大聚居”的特点

B. 我国共有56个民族

C.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 汉族居住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少数民族聚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有55个;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与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民族的分布特点.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5

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

A. 俄罗斯、蒙古 B. 越南、日本 C. 朝鲜、越南 D. 韩国、朝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

A.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B. 均匀分布

C. 东多西少 D. 西北、东北

【答案】A

【解析】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故答案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广西 D. 内蒙古

【答案】C

【解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全国人口的92%,而其余55个民族人数很少,所以统称为少数民族,而壮族是人数最多的,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故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8

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春联“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和“沃野龙江稻谷香,林海雪原”反映的省区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但在土地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解析】
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造成1/3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使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所以“滥伐森林,植被减少、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都属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4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开发地下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因此通过兴修水库等措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5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止水污染

【答案】A

【解析】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是兴建水库,故答案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6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 冬春多,夏秋少 B. 冬春少,夏秋多 C. 东部多,西部少 D. 东部少,西部多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时空分布部均匀,从时间上来看,冬春少,夏秋多;从空间上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所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冬春少,夏秋多,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需要识记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冬春少,夏秋多,从空间上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7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 输水线路较短 B. 人口少,最为经济

C. 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 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工程从江都提水,沿京杭运河北上,最终到达天津,所以东线工程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已有的河道及天然湖泊,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水北调工程。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8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③直接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地表水体污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推广节水器具,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收集城市雨水作为绿化用水等.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点睛】

考查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9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难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我国所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中, 占的百分比最大。

(2)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 。(多选)

A.耕地、林地少 B.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难利用的土地多 D.人和耕地矛盾突出

(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用地将会不断增加,耕地将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漫画反映的问题,在下列哪个地区突出(  )。

小草的哀求

A. 塔里木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内蒙古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小草的哀求表现出超载放牧的问题,在内蒙古高原地区表现突出,故答案选C。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超载放牧的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题型】选择题
【结束】
9

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

A. 河流水和湖泊水 B. 高山冰雪融水

C. 大气水 D. 地下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 高山冰雪融水、大气水、深层地下水较难以利用。故本题选择A。

考点: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0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B. 水污染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人口增长过快

【答案】A

【解析】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用水量增大,并且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故本题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1

读“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图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东多西少 B. 南多北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夏秋多,冬春少

3.4.针对图中反映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状况,我们采取的措施为(  )。

A. 兴建水库 B. 引黄济青

C. 南水北调 D. 节约用水,保护水

【答案】

5.6.B

7.8.C

【解析】

9.10.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4000立方米/年以上,而长江以北的海河、黄河、淮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500立方米/年左右,所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

11.12.图中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跨流域调水措施,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的水引至青岛,不能从整体上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所以选C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2

下列灌溉方式属于节水农业的是(  )。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 选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C. 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D.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下列河流中,冬季不结冰的是()

A. 黑龙江 B. 辽河 C. 黄河 D. 珠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河流冬季有误结冰期的分界线.

【解析】
黑龙江、辽河和黄河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冬季有结冰现象,珠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不结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河流有无结冰期现象的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7

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 )

A. 沪 B. 津 C. 京 D. 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四大直辖市中,面积最小的上海市,面积最大的是重庆市,简称“渝”,重庆也是最年轻的直辖市,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直辖市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8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下面的做法哪些是可取并且是你能做到的( )

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②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③少吃少喝,以节约资源 ④直接参与生产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②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中只要注意,就能很好地做好.③少吃少喝,以节约资源,这种做法过于极端.④我们现在是学生,以学习为主.

故选:D.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9

请为下列地区选择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

⑴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________________;

⑵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平原_________________;

⑶降水较少的西部草原________________;

⑷河湖众多的水乡________________。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答案】⑴林业 ⑵种植业 ⑶畜牧业 ⑷渔业 因地制宜

【解析】试题分析:(1)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适合林业生产,有利水土保持;(2)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平原适合种植业生产,有利于灌溉与耕种;(3)降水较少的西部草原适合牧草的生长,适合畜牧业生产;(4)河湖众多的水乡适合渔业生产;(5)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农业的五个部门:农、林、牧、副、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以大兴安岭——兰州——阴山——拉萨一线为界分为东部农业和西部农业;西边是非季风区、半干旱干旱地区,那里然草原广布,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四大牧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和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牧区——滩羊;西藏牧区——牦牛);东部属湿润半湿润地区、季风区:(1)①东部平原、浅丘陵以种植业为主。我国种植业由于气候条件差异显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和南方种植业。①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灌溉多水浇形式,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耕作制度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②南地区以水田为主要是,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有棉花、油菜、甘蔗等,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农作物的地区差异:①粮食“南稻北麦”;②糖料“南甘北甜”;③油料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带;④棉花生产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产棉区;山地地区以林业为主,①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我国两大的天然林区,②东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区。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0

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带季风气候、____带季风气候和____带季风气候,这体现了我国气候的一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Ⅱ、Ⅲ两气候类型分布区域的界线大致与我国一月____度等温线和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3)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____、____和沙尘暴。

【答案】(1)热 亚热 温 季风气候显著 (2)0(或零)800 (3)梅雨 台风 (3)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析】试题分析: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我国气候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

(2)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3)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题型】填空题
【结束】
31

读“中国空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省区全称),②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

(2)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③海南部的 ,④海峡的东侧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岛。

(3)我国14个陆上相邻的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最多的是 (均填序号)。

(4)我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中,与我国有钓鱼岛领土争端的是______________(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