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了______工业。形成了“_________  ”型经济。
出口加工 进口—加工—出口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台湾的相关知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中都属于台湾工业城市,且分布在台湾西部的是( )
A.台北、台中、华莲、基隆B.台北、新竹、嘉义、高雄
C.台东、新竹、嘉义、基隆D.台北、台中、台南、台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台湾的经济特点
A.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B.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经济
C.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
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2012年9月14日,中国海监船抵达钓鱼岛海域,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进行维权巡航执法。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备巨大,还有丰富的锰、钴、镍、天然气,以及其它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

(1)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向,其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附近(精确到分)。
(2)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属于________资源。
(3)中国政府对钓鱼岛维权巡航执法主要通过________ (运输方式)。
(4)结合图文资料,简述钓鱼岛的地理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B.河流C.地形D.矿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8“中国两大岛屿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材料1:祖国的两大宝岛,都是旅游天堂。4月2日,台湾旅行商同业公会一行抵琼,开始为期5天的旅游考察。
材料2:台湾岛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2000年,台湾人口2228万,海南人口787万。
(1)海南省隔着_______海峡与广东省相望,省会是_______。(2分)
(2)台湾和海南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2分)
(3)根据河流流向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点为:_______。(2分)
(4)简述台湾城市的分布特点:_______。(2分)
(5)海南岛正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屿建设。你认为以下不适合在海南发展的行业是(  )  (2分)
A. 水产养殖    B. 海洋运输    C. 钢铁冶炼    D.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6)台湾考察团带回了很多物产,不属于海南本地的是(   )  (1分)
A. 椰子    B. 菠萝    C. 梨子    D. 橡胶
(7)海南岛的旅游资源与东南亚许多国家类似,试从气候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2分,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    )省相望
A.广东B.浙江C.福建D.海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台湾岛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高雄的气候类型是                          ,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2)台湾最长的河流①是               ,最高山峰②是                 。
(3)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布袋盐场的有利条件。(2分)
(4)你认为台湾岛的城市和人口应该主要分布在           ;判断依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两岸“三通”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成为热点。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风景名胜属于台湾的是(   )
A.阿里山的日月潭B.西湖的苏堤春晓C.鼓山的摩崖石刻D.白头山天池
小题2: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B.地形以高原为主
C.森林资源贫乏D.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小题3: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说明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   )
A.地缘关系B.文化渊源C.历史渊源D.血缘关系
小题4:当前,制约台湾经济发展的地理因素有(   )
①地狭人稠,人均资源不足  ②岛内市场狭小
③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  ④山地多,交通运输落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