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从上海乘海轮到新加坡,沿途依次经过的海和海峡是(  )

A. 黄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新加坡

B. 渤海台湾海峡东海马六甲海峡新加坡

C. 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新加坡

D. 南海琼州海峡东海新加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亚洲位置和地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主体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 东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

C. 北极圈穿过亚洲南部

D. 亚洲东部与非洲毗连

2.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B.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C. 地势四周高、中部偏低

D. 河流多源于四周,形成向心状水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民族》 题型:连线题

将下列民族与相关活动对应连线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单元检测卷 题型:填空题

________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位于________ 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单元检测卷 题型:选择题

读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的人口数据表,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①一孩出生人口下降,二孩出生人口上升②一孩二孩出生人口都上升③“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缓解了一孩出生人口减少的影响④二孩人口的出生完全解决了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检测卷 题型:解答题

(题文)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河流名称),它发源于 (山脉),该河流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图中字母a代表了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水利枢纽工程。

(2)图中河流②发源于 (省级行政区名称),其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该河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游河段。图中字母b代表的是世界第一大水电站 水电站,该河流下游因航运价值高,有 之称。

(3)图中数字③代表的河流是 ,它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 的河流。

(4)图中数字④代表的河流是 ,它最终注入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检测卷 题型:填空题

(题文)我国四大盆地中,位于第一级阶梯的是 盆地;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单元检测卷 题型:解答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和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 (有或无)结冰现象。

(2)甲区域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大部分地区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3)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可知,黄河含沙量最多的是 游河段,对该河段的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A.陡坡地建梯田 B.植树种草 C.加固河堤 D.修路采矿

(4)图中所示铁路干线A的名称是 线,它连接了我国甲区域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和乙区域的 工业基地。

(5)北回归线经过我国南部的四个省级行政区,最西部的B省简称是 ,该省西部的C 山脉,为乙区域与丁区域的分界线。

(6)下图为丙区域东西向景观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区域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 (增加或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疆域》 题型:解答题

读“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回答问题。

(1)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_______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______的西岸。

(2)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邻国众多,图中①为______(国家),②为______(国家),③为______(国家),④为______(国家)。

(3)我国有两个内海,即图中的A_____,B______。

(4)图中C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岛,该岛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甲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乙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