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607  11615  11621  11625  11631  11633  11637  11643  11645  11651  11657  11661  11663  11667  11673  11675  11681  11685  11687  11691  11693  11697  11699  11701  11702  11703  11705  11706  11707  11709  11711  11715  11717  11721  11723  11727  11733  11735  11741  11745  11747  11751  11757  11763  11765  11771  11775  11777  11783  11787  11793  11801  133493 

科目: 来源:福建省中考真题 题型:读图,填图题

图l3 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为了解决该地区水源           问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从                 (河流)引水。    
(2)黑河一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           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            。    
(3)甲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因气候湿热,传统民居以             为主。    
(4)莆田与哈尔滨l月平均气温相差约32℃,据图分析其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读图填图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是依据                     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③地区与①②④三区的分界线山脉名称由南向北依次是                                         ⑵①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②地区典型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
⑶P 岛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钓鱼岛位于P 岛的            方向。
⑷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经地域的一组是  (     )
A.酥油茶~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
C.蒙古袍~土楼~窑洞~京剧          
D.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四合院
⑸试列举②和④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的Ⅰ、Ⅱ、Ⅲ、Ⅳ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请仔细思考并完成4-7 题。
4.区和区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②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⑤400㎜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     ]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⑥
5.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有关图中山脉表述错误的是
[     ]
A.山脉B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
B.山脉A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山
C.长江深切山脉C,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D.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
6.下面关于Ⅱ区的北京市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边缘,北靠阴山
B.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C.长城、故宫、颐和园、秦陵兵马俑等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D.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温带季风气候
7.下列关于Ⅰ区 和Ⅳ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Ⅳ区由于地势高峻成为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 发源地
B.Ⅰ区东部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马、细毛羊等优良畜种而闻名
C.Ⅳ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带
D.受降水的影响,Ⅰ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读图填图题

读我国区域划分图,回答问题。
⑴、字母表示的区域名称:A           B              C           D             
⑵、在A 、B 、C 、D 区域中: 耕地主要分布在                           地区; 牧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
⑶、A 地区与 B 地区的分界线是             线,这一线也是一月均温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             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也是温度带中,暖温带与           带分界线,又是干湿地区中,半湿润与           地区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中考真题 题型:读图填图题

读图18 和图表l9 ,完成下列问题。
(1)A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2)B区域内我国最大的油田是                        
(3)c区域内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4)D区域内有                    
(5)邻国E                   F                    山脉G                      
(6)根据图表l9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小地区的字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天然分界线是长江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A______,C______,D______.
(2)图中流经了三大区域的河流是______.(填序号)
(3)如果让你在A、C、D三个区域中,根据其气候特征,选择种植四种农作物(水稻、甘蔗、葡萄、青稞)中的一种,你会选择哪种作物?简述理由.
A区域选种______,理由是______.
C区域选种______,理由是______.
D区域选种______,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牡丹江 题型:问答题

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相应的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______地区,B.______地区,
C.______地区,D.______地区.
(2)图中C地区的典型地形是______,D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
(3)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______岭-______河一线,你知道这一界线的南北两侧有哪些明显的地理差异吗?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比较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生产、交通工具、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项目 B地区 A地区
例: 主要地形不同 以平原为主 以低山、丘陵为主
典型农作物不同 以小麦为主 ______
年总降水量不同 ______ 大于800毫米
1月的平均气温 0°C以下 ______
典型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______
传统交通工具 ______ 以船为主
饮食习惯 以面食为主 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_地区,B、______地区,
C、______地区,D、______地区.
(2)、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
(3)、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是______岭──______河一线,
(4)、在区域D中,由东到西的景观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这一界线的南北两侧有哪些明显的地理差异吗?完成下面表格:
提示:比较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生产、民居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项目 B地区 A地区
例: 地形不同 以平原为主 以低山、丘陵为主
年降水量 大于800毫米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1)填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南方地区.
(2)图中界线Ⅰ是--______一线;界限Ⅱ与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3)区域①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区域②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
(4)在区域①中,由A→B→C的景观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①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沙漠,②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______(灌溉农业、河谷农业或生态农业).④地区耕地以______为主.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