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

(3)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

(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

(6)水通电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

(8)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内蒙古乌海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4)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1)用文字表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A. 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 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 碳海绵易溶解于水 D. 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元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之间不允许接触的是( )

A.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药品 B. 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

C. 用漏斗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省钦州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过滤反应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 2 CO 3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碳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省钦州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1:2

B. 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C.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 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两种重要的气体,请根据学过的知识作答:

①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不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都选择了大理石,不仅因为这种原料含有________(填“钙元素”或“碳酸根”),而且来源非常广泛。

②根据所给的仪器回答问题

I.写出仪器名称,a ________、b _____________;

II.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太高,不能用外焰加热,该同学应调节下图中的旋钮_______(填“①”或“②”或 “③”)。

利用改正后的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O2体积,还需在_________(填m或n)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G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实验室也能选用D装置作为氧气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为了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

IV.B、C、D、E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备CO2的发生装置,E装置制备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若用C装置制备CO2,操作时一定要___________,形成液封以免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若用右图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气体进出的方向_________。

V.用足量的石灰石和50克稀盐酸充分完全反应,制得二氧化碳为8.8克。试计算:

50克稀盐酸中所含HCl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右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

(3)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