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5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 g

x

y

20

20

A.a一定是反应物 B.x+y=20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菏泽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C10H14N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g

C.尼古丁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7

D.尼古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枣庄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甲酸(H2CO2)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H2CO2H2O+CO↑,再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装置G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是用来检验装置D吸收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写出D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3)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应连接装置F和G,导管接口的顺序为a→_____→______→e。

(4)反应过程中,装置C的烧瓶内氧化铜粉末处于“沸腾”状态(一氧化碳气流冲击所致),这样有利于________,烧瓶内固体物质的颜色变化:____________。

(5)请你设计一个探究氧化铜是否反应完全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枣庄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通这下图实验自制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蔗糖 B.小苏打 C.柠檬酸 D.果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2Fe2O3+4K2O+3O2↑;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一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选用装置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 填(“a”或“b”)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D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其中①②③可重复选用).

①从f端通氦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D装置的广口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

B.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D.用量筒取50mL水配制溶液,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威海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