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平时我们要做到:①不乱扔果皮、纸屑;②在草坪上踏青、野炊;③春节少燃放鞭炮;④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⑤可随意丢弃废电池;⑥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其中做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护环境,正确;②不能在草坪上踏青、野炊,错误;③春节少燃放鞭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正确;④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正确;⑤不可随意丢弃废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错误;⑥积极参加植树活动,正确。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产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 O2 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锰(残渣中只有二氧化锰难于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符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3)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实验装置中,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工业常需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① (填操作),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气体。②然后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写出产生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根火柴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火柴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铁的广泛应用

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铁锈成分的探究

1)右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 (选填序号)。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Fe Fe(OH)2 Fe(OH)3 Fe2O3·xH2O

次要过程为:Fe FeCO3

写出Fe 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铁锈组成成分的确定

某铁锈成分为Fe2O3·xH2O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Fe2O3·xH2O失去结晶水温度为110FeCO3282分解为FeOCO2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装配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要

装置A中的反应为:H2C2O4 (草酸) CO+CO2+H2O。通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 (选填序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现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300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装置E增重3.6g,装置F增重2.2g

则样品中FeCO3的质量m(FeCO3) gx

若缺少G装置,测得的m(FeCO3)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

x的值会

(三)炼铁过程的探究

.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主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3Fe2O3CO2Fe3O4CO2

阶段2Fe3O4CO3FeOCO2

阶段3FeOCOFeCO2

.将上述300热分解后的D装置中剩余固体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的氧化物炼

铁过程的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图中M点对应的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墨能导电,故金刚石也能导电 B.生铁比纯铁硬,故黄铜也比纯铜硬

C.烧碱属于碱,故纯碱也属于碱 D.碘难溶于水,故碘也难溶于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A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

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C

除去CO2中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 甲组实验中两支试管均无明显现象,乙组中的现象是:蓝色石蕊试纸变 (14) ,镁带表面有 (15) 。这两组实验说明 (16)

② 丙组实验试管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7)

③ 丙组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18) (填试管编号),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的是 (19)

a、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

b、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溶液pH的变化:pH变大

c、先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再逐渐加入另一反应物,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

d、取该试管实验后的剩余溶液滴加碳酸钠,无气泡

④ 为了验证盐酸具有酸的通性,丙组中还需添加的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