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7(填大于小于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下同)滴入_____中,理由是_____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_色。

【答案】等于 氢氧化钠 盐酸 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的pH增大。 HCl、NaCl 红色

【解析】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无剩余,溶液显中性,pH=7;(2)根据图象,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1,为强酸性溶液,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的pH增大所以该曲线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3)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HCl+NaOH=NaCl+H2O,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溶液仍为酸性,所以是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也有剩余的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NaCl、HCl;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的4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铁丝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B. 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水倒入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塑料瓶变瘪,说明常温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 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a、b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化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3)产生的氧气可选用 D、E、F 中的_____(填一种即可)进行收集,能用该收集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也可用图G装置收集氧气,若在其中装满水,氧气应从_____(填“c” 或“d”)端导入;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 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4)为了获得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要预留一些水,原因是______,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1)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基本反应类型;

(3)此反应过程中,_______原子和______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4)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听长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的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个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刚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 /10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实行私家车限号通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发扬芜湖“串儿文化”,放任露天烧烤

C.大力推广“共享单车”方便了市民的绿色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牌中的金是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酒香不怕巷子深”,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_________

(3)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汽水;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冰;⑤铜丝;⑥氯化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如图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照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