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 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 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 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A、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烧杯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烧杯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从而可以判断烧杯中的热水不仅仅是只起到加热的作用,故A说法错误;

B、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知道,白磷为可燃物且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可以判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故B说法正确;

C、如果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则此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可以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故C说法正确;

D、红磷是可燃物且与氧气接触,所以此时红磷仍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学生2015年10月6日购买的口香糖的标签,标签上标有口香糖的主要成分为木糖醇(化学式C5H12O5)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2)木糖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0g木糖醇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普林斯顿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因页岩气和致密气生产,从电厂和工业活动捕获来的二氧化碳的理想封存地的80%与正在进行钻探压裂活动的地下页岩层重合,二氧化碳被捕捉和压缩后,最后将被封存在合适的地下岩层中。

(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页岩气开发将改变我国现在的能源格局,为环境保护带来积极影响。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酸雨 B.温室效应 C. 臭氧层破坏 D.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二氧化碳被捕捉和压缩后可以制成干冰,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_____

(4)在固体矿产领域页岩油是一种人造石油,是有机质受热分解生成的一种褐色、有特殊刺激气味的粘稠状液体产物。对于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 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度 B. 使能源更多样性

C.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 可以尽量使用化石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是黄铁矿资源较丰富的国家。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铁(FeS2),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由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生产的第一步是将黄铁矿粉碎成小颗粒,在沸腾炉中焙烧。将黄铁矿粉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生产的第二步是在接触室内将SO2转化为S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产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不能采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误差,我想可能是(答一种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复燃,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写出其中1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中有C, H, O元素

B. 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1:14

C. 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7:6

D. 物质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准备

①查阅资料:

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HCl===NaCl+H2O+CO2

2NaHCO3Na2CO3+H2O+CO2↑ 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Ⅰ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Ⅱ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_______。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_____。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氧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回答甲、乙两个集气瓶中水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放热;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可以制取集气瓶中的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