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它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Ⅰ、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 Leblanc, 1742 -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____;

(3)吕布兰法有明显不足,不断有科学家进行改进,请写出该法不足之处__(一处即可)。

II、索尔维法: 1892 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 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4)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CO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为______( 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单选题

短周期(前三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元素可以与W元素形成两种化合物

B.Y元素的单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反应

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形成化合物时一般为

D.X与Y、Z与W都属于同一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①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B.图①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图②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 反应生成了H2O

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做好垃圾分类,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铝制易拉罐应投放到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福建省厦门市创新实验班招生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某小组同学完成了3个实验(图中 a 处连接压强传感器)。曲线 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曲线 1 和 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对比曲线 1 和 3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由于注入液体占用了空间,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减小

D.对比曲线 2 和 3 可知,40%NaOH 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福建省厦门市创新实验班招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NaCl 、HNO3 、FeCl3

B.BaCl2、MgSO4、KNO3、NaOH

C.CuCl2、HCl、NaNO3、AgNO3

D.HCl、H2SO4、Na2CO3、Ba(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表:

食物

苹果

鸡蛋清

西红柿

葡萄汁

牛奶

pH

2.9~3.3

7.6~8.0

4.0~4.4

3.5~4.5

6.3~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清显中性 B.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酸性强

C.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苹果 D.牛奶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普阅读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炭烧酸奶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焦香浓郁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炭烧酸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牛奶的长时间褐变,获得浓郁的焦香风味。牛奶褐变,是一系列化合物受热发生反应的过程。褐变生产工艺中需对葡萄糖用量、褐变温度和褐变时间三个重要条件进行严格控制。葡萄糖用量与产品颜色、风味密切相关,具体影响如图 2 所示,其中评分越高,产品的颜色、风味越好。褐变温度和时间的组合是调节蛋白稳定、避免沉淀分层的重要因素,具体影响如表所示,其中沉淀率越低产品越稳定。


 

表:褐变温度和时间对牛奶褐变沉淀率的影响

褐变温度/℃

86

88

90

92

94

96

褐变时间/h

6

4

3.5

3

2.5

2

沉淀率/%

0.35

0.31

0.27

0.22

0.14

0.44

优质的制作工艺可使炭烧酸奶口感爽滑,在保质期内状态稳定。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计算式为______。

(2)制作炭烧酸奶的原料有___________。

(3)牛奶褐变过程中,影响蛋白稳定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4)由图表可知,牛奶褐变过程的最佳条件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炭烧酸奶的特色是其浓郁的焦香风味

B 葡萄糖用量影响产品的颜色和风味

C 褐变温度越高,炭烧酸奶产品越稳定

D 炭烧酸奶制作过程中需将各种原料一次性混合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