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______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不饱和 15g =丁〉乙〉甲 增大

【解析】

1)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三次蒸发10g水析2.5g1g1.5g晶体,所以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丙、丁可知,饱和溶液中蒸发10g水,析出1.5g固体,可知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5g

3)丙烧杯和丁烧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体,说明溶液都达到了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丁>乙>甲;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

1)下列环境问题与有关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空洞

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 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反应Ⅱ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下表所示.

试剂

Ca(OH)2

NaOH

价格(元/kg

0.36

2.90

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______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都正确的是(  )

A. Fe3O4+4CO3Fe+4CO2,工业上用于冶炼铁

B. BaCl2+H2O+CO2═BaCO3↓+2HCl,用于制取透视检查胃肠的钡餐

C. Al3O2=3Al+O2,工业上用于冶炼铝

D.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用于制取复合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对碳酸氢钠的性质也进行探究。

(问题1)碳酸氢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1)用pH试纸测定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分别为912

(结论1)两种溶液都呈碱性,它们的碱性强弱顺序为_____

(问题2)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酸的反应

(实验2)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

碳酸氢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

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

盐酸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立刻产生气泡

实验

盐酸逐滴加入中碳酸钠溶液中

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

(问题3)实验④与另外三个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3)将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与相同浓度的盐酸互滴,利用手持传感器测定反应中溶液pH变化,四个实验的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

1)如图表示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2中的序号)。

2)比较如图与如图发现: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与如图叠合后,图象基本重合。

则如图中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D点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所以,“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

3)比较如图与如图发现:不同的操作有不同现象,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

(应用)

用稀盐酸来鉴别一瓶溶液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时,应如何操作?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5月,我国开采海底可燃冰获得成功。

1)可燃冰是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等形成的笼状结构的固体物质,则可燃冰属于_____ (填纯净物混合物)。

21m3可燃冰可释放出约l60180m3天然气。从分子性质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

3)图为甲烷转化为其它燃料的微观示意图。由图所示书写化学方程式_____,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标号)。

A 以上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 反应物乙与生成物丙质量比为914

C 反应物甲与生成物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现象

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实验

结论

燃烧需要氧气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FeO+CO+CO2+2H2O.通过如图装置验证该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其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中固体无水硫酸铜变蓝,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水蒸气

B. ②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C. 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D. ③中尾气可点燃,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e)广泛用于彩色玻璃和陶瓷工艺。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CO2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滤液1中的两种溶质是H2SO4___(填化学式)

(3)上述工艺流程中设计废渣→……→TeO2的目的是___

(4)“酸溶后,在TeCl4溶液中通入SO2,反应生成碲和初中化学中两种常见的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24所示实验(忽略空气中CO2对本实验的影响)。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步骤一:关闭K,向下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并轻轻振荡锥形瓶,使二氧化碳全部进入锥形瓶,并与m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_____.

步骤二:打开K,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乙中溶液进入甲。

2)上述实验过程中,甲中溶质总质量变化情况如图25所示,B点对应的溶质总质量为(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可以不化简)_____克。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___.

3)步骤一和步骤二结束后,将甲和乙中的物质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结合图25C点的值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