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编号)。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进行_______与干燥的操作,得到的二氧化锰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填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填“a”“b”)端通入。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如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B 2H2O22H2O+O2 过滤 E a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析】

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

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故答案为:2H2O22H2O+O2;能;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Ea

5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水资源丰富。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

①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的斜靠在______一边,玻璃棒起的作用是______

③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④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 b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 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如图1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上述过程中试剂A与沉淀B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填名称)______

(3)20175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混合物”)

②若某种可燃冰中CH4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______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一些固体向该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下列对该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一定有锌一定有铁一定有铜可能有锌可能有铁可能有铜.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1)铬铁矿熔融氧化前要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1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和含硅杂质。

3)步骤④调节滤液2PH使之变小,可以提高滤液中的浓度。

4)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所示。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得到固体。在温度为_________(填字母)时,得到的固体产品最多。

A 80℃ B 60℃ C 40℃ D 10℃

5)步骤⑤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且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

选项

化学用语

A

2个汞原子

2Hg

B

甲烷的化学式

CH4

C

碳还原二氧化碳

CO2+CCO

D

氯离子

Cl1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英同学用某铁合金样品做了如下实验:称量11.4g样品,放入质量为40g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完毕后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51g。求:

(1)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探究金属镁的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蒸馏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加热时镁条与水发生反应吗?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1)甲同学认为,加热时应该先将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理由是______

(2)甲同学认为,加热时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选填a H2 b N2),不选择另一项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乙同学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结论)(3)镁在加热时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加热后溶液中生成了___性物质。请根据分析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讨论交流)(4)乙同学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出现白色浑浊。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你认为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

(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_______

(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4)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应____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D 在右盘加砝码

(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______

(提出猜想)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______

(实验探究]1)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氮气

①关闭abc,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不再燃烧并冷却至室温。

②打开ab,使用打气筒进行充气,A中的水进入B时,打开c,继续充气。C中收集到N2.选用排水法收集氮气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验证的方法是将燃烧的镁条伸入集气瓶,若观察到______现象,则证明淡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结论)猜想是正确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反思)本探究活动对物质燃烧新的认识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