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0g尿素 CO(NH22中含N的质量为多少克?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00g尿素CO(NH22中含N的质量为100g×
14×2
12+16+(14+1×2)×2
×
100%≈46.7g.
答:100g尿素CO(NH22中含N的质量为46.7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息息相关
(1)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2)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在超市购物时,国家提倡
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3)冰箱除味剂的主要成分为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吸附
性.
(4)鱼池增氧剂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H2O=2Ca(OH)2+O2
2CaO2+2H2O=2Ca(OH)2+O2

(5)一种即热式快餐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给食品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6)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同时有水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H3
 高温高压 
.
 
CO(NH22+H2O
CO2+2NH3
 高温高压 
.
 
CO(NH22+H2O

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无法判断
无法判断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②将t℃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
的是
BCF
BCF
(填字母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M
D.加水 E.加另一种固体N F.恒温蒸发水
G.与t℃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③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
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气在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水.
(1)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总结出氨的物理性质是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常温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写出一条即可);
(2)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使用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
A
A
(填装置序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②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C装置收集氨气不合理,理由是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③装置A除用作某些气体的发生装置外,还可进行其它实验,如
加热碳酸氢铵
加热碳酸氢铵
(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分别表示N2、H2、NH3.在催化剂表面(下图中表示催化剂表面)N2和H2反应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可用五张图表示如下:

①观察上图,可发现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为:E→
D
D
A
A
B
B
→C(在括号中填写其它三张图示的序号);
②综合以上五张图示,你能总结出的有关化学反应的一条结论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利用氨气进行“微粒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a.将干燥的集气瓶B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氢气体并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b 完成为止);
b.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气瓶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氨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
K1
K1
(选填“K1”或“K2”)处导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气;
c.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写出c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NH3+HCl=NH4Cl
NH3+HCl=NH4Cl

②上述c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
微粒(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或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近期发生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国家规定:每100g婴幼儿奶粉中蛋白质必须达12g-25g.为了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氨气,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
①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一种氨基酸,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36:7:32:14
36:7:32:14

②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30g尿素中含氮元素
14
14
g.
③图2是某奶粉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现取该奶粉样品100g,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氨气的质量为3.74g.

通过计算说明:该奶粉包装袋上所注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真实(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有尿素[CO(NH22]等.假设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成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
(1)30g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14g
14g
.已知蛋白质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g,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的质量为
87.5g
87.5g

(2)小明在某天所吃的食物总量为:面粉250g、鸡蛋25g、瘦猪肉200g、牛奶250g、矿泉水1000g、油脂10g等.为了均衡营养,小明还应增加
蔬菜(或水果)
蔬菜(或水果)
类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青少年每天摄入蛋白质的总量应该在85g至100g之间.请根据表中几种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计算小明该天所摄入的蛋白质总量约为
76
76
g,
不符合
不符合
(填“符合”或“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食物 面粉 鸡蛋 瘦猪肉 牛奶
蛋白质含量 10% 14% 20%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类吃饭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均为常见的化学肥料:
①碳酸氢铵(NH4HCO3)②尿素[CO(NH22]③硝酸钾KNO3 ④磷酸二氢钙[Ca(H2PO42].上述四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和②两种化肥相比较,N元素质量分数较低的是
 
(填序号).
(2)资料表明,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物质X生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CO2+2NH3
高温高压
CO(NH22+X; X物质的化学式为
 
;在尿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小华同学的父亲买了一化肥,其包装袋上的一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为了确定该化肥是否符合标准,小华同学称取20g样品(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全部溶解后与100g 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23.3g.请通过计算回答:
①该化肥是否符合标准.
②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