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交巡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价 B. +5价 C. +6价 D. +7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苏州常熟市九年级2月奖学金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B. 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C.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D. 把铝粉洒到酒精灯火焰上,铝粉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在反应H2+CuOCu+H2O中,氧化剂是

A. Cu B. H2O C. CuO D.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南雄市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___;金属B是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南雄市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南雄市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2O)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B

Cu(CuO)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C

Na2SO4(Na2CO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FeCl2(CuCl2)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我国是产煤大国。2016年12月3日,内蒙古发生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填序号)。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

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3)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除了液氮汽化使温度降低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

(4)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写出一种主要物质的化学式)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5)为应对人们对能源和环保的需求,需要“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环保与发展共进”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 ②露天焚烧田间秸秆

③优化建筑设计,减少空调使用 ④乘坐轨道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制造导弹的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钕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60 B. 属于金属元素

C. 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 D. 核内质子数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能力诊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气体的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 96 D. 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