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
[搜集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根据已学知识,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______.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编号方案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
利用CO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降低,给试管加热,用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取其中的1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没有变白色浑浊猜想②
不成立
猜想
加入盐酸的量不足,继续加盐酸.再取其中的另1支试管,再继续滴加稀盐酸.
______
猜想③
成立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反思与应用](1)归纳总结,有些化学反应产物的种类与______有关.
(2)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______(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______.

解:[设计方案及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可知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解释与结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HCl=NaHCO3+NaCl;
故答案为:Na2CO3+HCl=NaHCO3+NaCl;
[反思与应用](1)当盐酸少量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盐酸过量时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有些化学反应产物的种类与某一种反应物的质量的多少有关;
故答案为:某一种反应物的质量的多少;
(2)取一种试剂少许向另一种试剂里滴加,若一开始就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就是稀盐酸;若一开始不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能;取一种试剂少许向另一种试剂里滴加,若一开始就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就是稀盐酸;若一开始不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分析:[设计方案及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进行分析;
[解释与结论]当盐酸少量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
[反思与应用](1)当盐酸少量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盐酸过量时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有些化学反应产物的种类与某一种反应物的质量的多少有关;
(2)取一种试剂少许向另一种试剂里滴加,若一开始就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就是稀盐酸;若一开始不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点评:本题是一道探究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2、张南同学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铜片分别插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根据实验①②可以判断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判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的现象是
铜片上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2Ag+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南岗区一模)水泥的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张南同学为了验证水泥中的碳酸盐,设计了下列方案,请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1)验证水泥中含有碳酸盐.
(2)根据上述方案及下图所提供的仪器,请你帮助张南同学选择实现上述方案所使用的仪器有(仪器重复使用需注明个数)
①②(两个)④⑥⑤⑧
①②(两个)④⑥⑤⑧
 (填序号).

(3)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4)根据验证方案,利用所选取的仪器,把方框中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5)假设要用上述仪器检验气体CO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导管和胶塞已连接好.其操作步骤如下:
A.倒入石灰水;   B.连接仪器;     C.加入稀盐酸;   D.加块状水泥.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DCB
AD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南岗区一模)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
[搜集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根据已学知识,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编号 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利用CO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降低,给试管加热,用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 取其中的1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石灰水没有变白色浑浊 猜想②
不成立
猜想
加入盐酸的量不足,继续加盐酸. 再取其中的另1支试管,再继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猜想③
成立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HCl=NaHCO3+NaCl
Na2CO3+HCl=NaHCO3+NaCl

[反思与应用](1)归纳总结,有些化学反应产物的种类与
某一种反应物的质量的多少
某一种反应物的质量的多少
有关.
(2)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取一种试剂少许向另一种试剂里滴加,若一开始就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就是稀盐酸;若一开始不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取一种试剂少许向另一种试剂里滴加,若一开始就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碳酸钠溶液,另一种就是稀盐酸;若一开始不产生气泡,说明滴加的是稀盐酸,另一种是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哈尔滨一模)张南同学为了验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将锌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图甲;②将铜片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如图乙.根据实验①②可以判断出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请回答:
(1)根据甲图的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判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的现象是①
紫红色固体铜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银析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紫红色固体铜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银析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Cu+2AgNO3=2Ag+Cu(NO32
Cu+2AgNO3=2Ag+Cu(NO32

(3)请指出以上操作错误之处是
固体和液体加入的顺序颠倒了
固体和液体加入的顺序颠倒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南岗区一模)张南同学为了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铝丝、银丝分别插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如图,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铝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
铝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固体
铝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固体
;若没有观察到预期现象,其原因是
铝没有除锈,表面有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铝没有除锈,表面有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不考虑硝酸铜溶液).
(2)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NO32=2Al(NO33+3Cu
;由此实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铝>铜>银
铝>铜>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