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1)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
变黑
变黑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
外焰
外焰
温度最高.
(2)某同学用试管给物质加热时,实验后却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
未均匀受热
未均匀受热
加热时触及焰心
加热时触及焰心
(写两点).
(3)图1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
小于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C
C
.(填序号)
分析:根据酒精灯、量筒、给试管加热、托盘天平、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酒精灯外焰温度高,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给试管加热时要注意先均匀受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不能触及焰心等,托盘天平用完后砝码放回砝码盒中,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实验台
解答:解:(1)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外焰部分最先炭化变黑.
(2)给试管加热时要先均匀受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不能触及焰心,这样都会使试管炸裂.
(3)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但实际值会偏小.
(3)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托盘天平用完后砝码放回砝码盒中,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实验台上,故C正确.
故答案为:
(1)变黑,外焰;
(2)未均匀受热; 加热时触及焰心;
(3)小于;
(4)C.
点评:明确酒精灯、给试管加热、量筒等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本题关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6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下表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7分)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操作

装置

现象

1、取一小块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铜丝上。

 

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H2O2,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

约1min后可观察到①

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

 

3、把铜丝插入①中。

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约5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

仍然有少量气泡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①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仪器②中实验的目的是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如果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

D.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6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下表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十堰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分)认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内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根

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是铵态化肥

C.向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产生O2的速率明显加快,则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大理、丽江、怒江、临沧等卷)化学 题型:探究题

(5分)小李和小高同学用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现象,他们先向盛装l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1)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他们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他们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猜    想】猜想一:全部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他们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们把下表补充完整:(温馨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②向所得溶液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小李认为在上述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二成立,你认为               (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