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今年5月,南京某公司丢失一枚探伤用放射源铱—192,经多方寻找终于放回安全箱。下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铱的原子序数为70 B.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C.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D.铱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值为其原子序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右上角的符号为其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为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最下方的数值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铱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7,此项不正确。B铱元素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77,此项正确。C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此项错误。D铱元素的元素名称含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B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成都3)南澳一号考古中,潜水员携带压缩空气瓶进行水下探宝。空气可被压缩说明(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加压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更多氧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

A. 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 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实验室可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2↑+CO↑+H2O)。用到的实验装置见下图:

若分别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回答:

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收集一氧化碳时,打开a、b,关闭c,装置B的作用是 。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多余的气体应 (填写具体处理办法);

关闭 、打开 ,释放出二氧化碳,并通过装置 可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结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请你设计: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__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多少用一次性筷子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 净化后的自来水、高锰酸钾 B. 煤、氧气

C. 汽水、蒸馏水 D. 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 ℃时仍是饱和溶液

B. a2 ℃时,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a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丙>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一 装置二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装置一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