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常温下,溶质质量分数24%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小于24%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D.碱性溶液的 pH大于7,纯碱溶液显碱性,所以纯碱溶液的pH大于7

分析 A、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是酸;
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分析;
C、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判断;
D、根据只要是碱性的溶液pH一定大于7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得红,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故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常温下,溶质质量分数24%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降低温度,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小于24%,故错误;
C、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和催化剂等都会影响到反应的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不一定使用了催化剂.故错误;
D、只要是碱性的溶液pH一定大于7,纯碱溶液显碱性,所以纯碱溶液的pH大于7.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推理法是重要的思维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领域,要细心,符合事实、规律,不要盲目推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在今年的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抽到了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给他的实验器材有:石灰石、稀盐酸、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集气瓶盖、木条、火柴、废液瓶、抹布.
(1)如图是他实验时的装置,请说出装置中的三处错误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导管进入锥形瓶液体的液面以下;集气瓶口向下了;导管进入集气瓶太短了.
(2)为完成该实验,他要收集4瓶容积为250mL的二氧化碳.  (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8g/L)
①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②实验时,他至少要用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多少克?
(3)实验结束后,他们对废液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废液瓶上层清液100g,向其中加入碳酸钠粉末,直到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共用去碳酸钠5.3g,求废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依据反应伴随的现象为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写出有两种氧化物生成的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中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资料查询】Fe+Fe2(SO43═3FeSO4
(1)过程Ⅰ中氧化铁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2)写出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Fe2(SO43、CuSO4、H2SO4
(3)C的化学式为Fe,它发生的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2个,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Cu.
(4)过程Ⅱ充分反应后,还应该有的实验操作是过滤,该操作中所用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烧杯.
(5)在C~F中,同时含有铁、铜两种元素的是D(填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汽车自燃时,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加速行驶,让风把火吹灭
B.打开汽车空调,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C.小火时,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喷灭火剂
D.把引擎盖、车窗全部打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了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C.回收废弃的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D.增加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B.塑料C.水泥D.不锈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冶炼金属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稻草造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可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D.不能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