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小丹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从同一卷镁带中剪取相等的两根镁带,分别与室温下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发现:镁带在稀盐酸中放出气泡的速率明显快于在稀硫酸中放出气泡的速率.
【查阅资料】
(1)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其本质是金属单质与H+反应.
(2)生产H2速率主要取决于:①金属的表面积  ②溶液中H+浓度  ③温度等条件.
(3)H+的浓度与1L溶液中H+数目成正比.
(4)溶液中除H+外的其它离子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
【提出问题】
①小丹同学在进行上述实验时,控制了镁带与酸反应的哪几个条件?(回答两条即可)金属的表面积,溶液中H+浓度;
②上述反应中Cl-、SO42-如何影响反应速率?
【猜想假设】
Ⅰ、Cl-促进了镁与酸的反应,SO42-对反应无影响.
Ⅱ、SO42-抑制了镁与酸的反应,Cl-对反应无影响.
Ⅲ、硫酸根抑制了镁与酸的反应,氯离子加速了镁与酸的反应.
请回答问题①,完成猜想Ⅲ.
【实验探究】
为了证明猜想,小丹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铝片长度H+浓度相同的酸反应片刻后添加少量试剂产生气泡的速率结论
A2cm5mLNa2SO4固体无明显变化(结论A)
B2cm5mL(试剂B)明显变快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试剂B是NaCl(化学式)固体.
【结论】
结论A为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无影响.
【反思】
将试剂B改用HCl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原因是通入HCl气体时,形成盐酸增加了氢离子的浓度,改变了实验的条件.

分析 通过文字叙述可以看出控制反应速度,就必须控制:①金属的表面积 ②溶液中H+浓度 ③温度等条件.
假设探究时可组合各种情况解决假设方案,实验A、B是分别对硫酸根与氯离子的作用进行对比实验,分别得到要求的结论.

解答 解:【提出问题】①通过题目内容可以看出控制反应速度提供了三种方式::①金属的表面积 ②溶液中H+浓度 ③温度等条件.
故答案为:金属的表面积、溶液中H+浓度;
【猜想假设】、III.结合观察发现:镁带在稀盐酸中放出气泡的速率明显快于在稀硫酸中放出气泡的速率,以及由各种情况进行不同的组合,只能是硫酸根抑制了反应速度,氯离子加速了反应的进行可能是该猜想III.
故答案为:硫酸根抑制了镁与酸的反应,氯离子加速了镁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A.实验是验证硫酸根对反应的影响,通过现象可得结论B实验是验证氯离子的影响,故加入的物质应含有氯离子,但又不能引入新的离子,故只能是加入氯化钠,故填:NaCl;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无影响;
【反思】加氯化氢气体时使溶液中氢离子增加,改变了实验条件,不可取.
故答案为:通入HCl气体时,形成盐酸增加了氢离子的浓度,改变了实验的条件.

点评 此题是进行探究性设计的一道典型题,为学生认识探究过程提供了思路,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2013年11月29日发生圆通夺命快递事件,罪魁祸首是“氟乙酸甲酯”,是一个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属于有毒化工品,具有易燃特性,刺激人的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接触不慎有致命危险,其化学式为C3H5FO2,下列关于氟乙酸甲酯说法正确的是(  )
A.氟乙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氟乙酸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9.1%
C.氟乙酸甲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6:5:19: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如图是一款自行车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和橡胶.
(2)车架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
(3)高速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ClO2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自来水消毒剂,其工业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X+2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而是(  )
A.ClO2的名称是二氧化氯
B.X的化学式为NaCl
C.上述反应中涉及单质、氧化物、盐三类物质
D.上述反应中氯元素反应前后表现出了三种不同化合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成功体验: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1),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
①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②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
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避免其对氢氧化钠检验造成干扰;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拓展迁移】
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Cl-、Na+(填符号);
【继续探究】
请写出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CO32-+Ca2+→CaCO3↓(用化学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碳酸氢钠和稀盐酸混合NaHCO3+HCl=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填离子符号)硫酸钠中的阴离子SO42-;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Fe2+
(2)(填化学式)能使木材、纸张变黑的酸H2SO4;SO2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Ca(OH)2可以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填化学方程式)高炉炼铁(以赤铁矿为例)过程中还原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由生灰石制备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今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就是为了积极在全世界推广这一思想.
(1)为了建设友好型、节约型的社会,下列措施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B(填字母).
A、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高耗能的产业
C、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D、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的污染,增加工厂的烟囱高度
(2)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过多排放,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一件事是植树造林,科学家目前采取“结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C2H4+4H2O.
(4)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氢能.(只写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气密性检查
B.
 鸡蛋壳中加食醋
C.
灯泡通电发光
D.
       胆矾的研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