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是由_____组成的。

2)构成物质和微粒有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_____ ,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

3)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于化合物的是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可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

【答案】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二氧化碳 AB CD B A B

【解析】

1)从宏观来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从微观来讲,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铜是由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

3)图A中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故是纯净物,该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故是单质;图B中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故是纯净物,该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是化合物;图C中是由两种分子构成,故是混合物;图D中是由两种分子构成,故是混合物。故属于纯净物的是AB,属于混合物的是CD,属于化合物的是B,属于单质的是A,可能是氧化物的是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闻气体气味

C. 液体加热D. 量取9.5ml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C_______E______F_______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对废弃辉铜矿(主要含有 Cu2SZnO 及一些不溶性杂质)进行物质提纯以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焙烧”(加热而又不使熔化)中生成CuOSO2,该气体直接排放会使雨水pH小于___,形成酸雨。

酸浸时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

置换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即可)。滤渣2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氧化时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都能将Fe2+氧化为Fe3+,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物质A选用______较合适。

聚合硫酸铁常用于净水,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a(OH)b(SO4)c]n。实验测得某聚合硫酸铁中铁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比为715,则ba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⑴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_X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⑵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反应④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CD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

⑷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G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_____(得到失去”)电子变成_____离子,符号为_____

(2)表示的是_____(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用化学用语表示:①2个铵根离子_____

氯化钾中的阴离子_____

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

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铁粉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1实验方案,对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

①如果放出的是O2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_____

②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_____,若不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实验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

(思维拓展)

4)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物质(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5)写出装置B中所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6)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

丁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

(定量探究)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硫酸铜溶液进行定量探究。

A.量取100mL上述硫酸铜溶液,倒入放在电子天平上的烧杯中,然后加入20.00g铁粉,充分搅拌,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质量/g

烧杯

55.65

烧杯+硫酸铜溶液

215.65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粉

30s

235.59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粉

60s

235.45

烧杯+硫酸铜溶液+铁粉

90s

235.45

B.90s后,将烧杯中的物质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滤渣15.2g

C.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7)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铁粉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原因是_____

②计算上述硫酸铜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 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 1)(4B. 2)(3

C. 1)(2D. 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