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KClO3固体(KCl)——高温加热

BCO气体(CO2气体)——依次通入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N2(O2)——反复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FeSO4溶液(CuSO4溶液)——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物质加热后会将氯酸钾反应掉了,所以A错误,B的除杂顺序是先经过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通过浓硫酸,防止水分的干扰;反复通过灼热的铜丝网可以反应掉氧气;D物质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二者都会和它反应。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H2SO4、NaCl、Na2SO4 B.Ba(NO32、H2SO4、NaOH

C.NaCl、NaOH、CuSO4 D.FeCl2、KNO3、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是

1)若M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则该单质是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若x=9M元素与下列 (填序号)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若x=7M元素的这种粒子可与上图中的一种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②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碱

③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

猜想Ⅱ:Na2CO3

猜想Ⅲ:NaOH和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①: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②:观察到现象A

【收集证据】(1)若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X溶液为 ,则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不成立.

(2)若X溶液为BaCl2溶液,现象A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PH,当PH 7(填“>”、“<”或“=”),则证明猜想Ⅲ成立.

【定量分析】确定部分变质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瓶内;③打开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④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液体的读数为55.0mL.(已知:室温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6gL﹣1

(1)B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饱和NaHCO3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CO2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反思】有同学指出,上述三种猜想并不全面,请再提出一种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在地壳里,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元素命名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荔枝快成熟的时候特别需要磷肥和氮肥,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

A.NH4NO3 B.KCl C.NH4H2PO4 D.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是

A.X<Y<Z B.X<Z<Y C.Z<Y<X D.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白钨矿(主要成分为 CaWO4)是一种重要的含钨矿物,CaWO4 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是

A-2 B+2 C+4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