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氧气可支持燃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氮气作保护气——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石墨作电极——石墨导电性能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1)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Ⅰ.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Ⅱ.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

Ⅲ.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_(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2)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收集资料】

Ⅰ.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 2NaHCO3

Ⅱ.NaOH与 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 NaHCO3=Na2CO3+H2O

Ⅲ.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其他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不溶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Ⅰ、Ⅱ对其成分提出了以下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 猜想2:只有Na2CO3, 猜想3:只有 NaHCO3

你认为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________不成立(填数字)

步骤2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无气泡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步骤3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等三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 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 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_________,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 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___,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

【得出结论】 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

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2018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右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反应发生后,(1)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2)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请答两点):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2018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通过下列反应,无法得到单质的是( )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2018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八号返回舱在返回时,会与大气剧烈摩擦表面产生超过1 600℃的高温,要通过烧蚀材料的燃烧把这些热量带走。此时烧蚀材料发生的变化是( )

A.融化 B.分解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填充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剂等。根据物质的性质选用合适的物质用于食品保鲜,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氮气是常用的食品填充气体,你认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化学式NO2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元素与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B.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

C.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

D.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