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对一无色溶液进行测定,四组同学得出如下结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
C、根据离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
D、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进行分析,
解答:解:A、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A错误,
B、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该溶液是无色溶液,故B错误,
C、四种离子相互作用,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在溶液中能够共存,故C正确,
D、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共存的判断标准,就是各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8、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
红色褪去
,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得到无色溶液时,小虎认为这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小英却认为这时还应该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
盐酸过量
.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
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若有
不变红(或变红)
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
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滴管或玻璃棒
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试纸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
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若对一未知溶液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的结果会
D

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
【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
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于水
.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
B
(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B装置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
.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
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
无气泡产生
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 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 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 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
V2(填“>”或“<”或“=”)也能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M、N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得所得溶液的pH,如图所示.
(1)N是
稀硫酸
稀硫酸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
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pH,用其他实验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华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①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
FeCl3(合理均可)
FeCl3(合理均可)
 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②小华向少量另一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溶液为无色
溶液为无色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③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华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变为红色
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
Na2SO4
Na2SO4

H2SO4
H2SO4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图1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图1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a
玻璃棒
玻璃棒
,b
量筒
量筒

(2)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填“水”或“浓硫酸”).
(3)已知M、N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如图2所示.
①M是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②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pH,用其它实验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
CuSO4
CuSO4
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溶液呈无色
溶液呈无色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处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取少量该溶液,
取少量该溶液,

向其中滴加
向其中滴加

石蕊
石蕊

溶液
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
Na+、H+、SO42-
Na+、H+、SO42-
(填离子符号)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一无色溶液进行测定,四组同学得出如下结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1. A.
    H+、Na+、Cl-、CO32-
  2. B.
    Na+、K+、Cu2+、Cl-
  3. C.
    K+、Cl-、Mg2+、SO42-
  4. D.
    Ag+、NO3-、Mg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