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运输液氯的槽罐车因爆胎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氯气泄露,黄绿色的气体迅速地扩散开来,导致周边村镇多人中毒死亡.
(1)制造汽车轮胎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是______.
(2)泄露出的液氯迅速汽化,此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变化.
(3)黄绿色氯气迅速地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解:(1)轮胎主要成分是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液氯迅速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黄绿色氯气迅速地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故答案为:(1)橡胶; (2)物理;(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分析:(1)根据轮胎主要成分是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液氯迅速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根据分子具有的性质进行解答.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以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年3月29日晚6时许,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满载约30吨液态氯气(Cl2)的槽罐车与解放牌大货车相撞后翻倒在地,槽罐车上氯气快速泄漏,造成中毒死亡28人,受伤285人的严重事故.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碱反应.氯气被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被紧急疏散,戴防毒面具的消防人员不停地向空气中喷射水幕及烧碱溶液,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氯气的扩散.就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写出氯气的两条物理性质
 
 

(2)氯气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3)消防人员所戴的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
 

(4)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MnO2+4HCl(浓)
  △  
.
 
X+2H2O+Cl2↑,X的化学式为
 

(5)消防队员向空气中喷射的氢氧化钠溶液能有效地吸收氯气,(反应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吸收30吨氯气,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吨.(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徐州)2005年3月29日晚,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载有约35t液氯(Cl2)的槽罐车因交通事故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7人中毒死亡.构成液氯的微粒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5?玄武区一模)2004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开发海洋,维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地球公民的神圣职责.请回答下面关于海洋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去年5月,我国浙江沿海发生大面积的“赤潮”,造成养殖业重大损失.赤潮的发生主要是与因为藻类的疯狂生长,与藻类疯长的密切相关的元素是
N;P
N;P
(填元素符号)
[问题二]海水中资源丰富,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是
Na+
Na+
(填离子符号),含量最多的分子是
H2O
H2O
(填化学式).
[问题三]我国舟山盐场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B
B
.(填序号)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因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采取蒸发水分的方法.
所得粗盐中主要含泥砂、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现对其进行提纯,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过滤
,操作②的名称是
蒸发
蒸发

(2)A溶液是
a
a
,B溶液是
d
d
.(选择合适序号填空)
a、Na2CO3           b、K2CO3        c、H2SO4      d、HCl
[问题四]经勘察,深海下含有丰富的“可燃冰”,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该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B
B

A、CH4?14H2O    B、CH4?8H2O   C、CH4?(23/3)H2O     D、CH4?6H2O
若该水合物可表示为CH4?nH2O,则其与氧气完全燃烧的方程式如下,请将括号中的化学计量数补充完整:
CH4?nH2O+2O2
 点燃 
.
 
CO2+
n+2
n+2
H2O.
[问题五]海水淡化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科学家在利用高分子膜进行海水淡化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图,左侧为海水,右侧为经过一段时间后由左侧经高分子膜渗透得到的淡水,分析高分子膜应具有的性质是
使水分子通过而离子(钠离子、镁离子等)不能通过
使水分子通过而离子(钠离子、镁离子等)不能通过

[问题六]如图为刘迪蒙制作的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原理是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得的消毒液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该反应是利用氯化钠和水在电解条件下生成NaOH、H2和Cl2,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
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

该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NaClO(次氯酸钠),它是由氯气和NaOH进一步反应制得的,反应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请模仿写出Cl2与熟石灰作用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005年3月29日,在我省淮阴发生氯气(Cl2)泄漏的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后,抢险队员立即疏散当地群众,迅速将正在泄漏的氯气罐推入水中,并用消防车对沉降地面的黄绿色气体(氯气)及水中喷洒碱液,防止氯气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以降低氯气对环境的污染.
(1)从以上信息中,你能够分析出氯气化学性质为:
与碱反应,与水反应
与碱反应,与水反应

(2)如果实验室制取氯气,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画出收集装置图)
(3)假如在离开现场的过程中,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松江区模拟)(1)2005年3月29日晚6时许,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满载约32吨液态氯气(Cl2)的槽罐车与解放牌大货车相撞后翻倒在地,槽罐车上快速泄漏.造成中毒死亡27人,受伤285人的严重事故.我国规定,居民区氯气允许的最高浓度是0.0001g/m3,即1m3中的大气中最多能含有
1.408×10-6
1.408×10-6
mol氯气.
(2)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镁带,用砂纸完全擦去其表面的氧化物,称量为2.4g,将其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息:标准状况(0℃,101.3Kpa)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升.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发生一起两辆货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导致槽罐车中的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公路旁三个乡镇的村民重大伤亡.在事故现场可以看到天空中有大量的黄绿色气体,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消防人员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毒服,用高压水枪向天空及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水和碱液,以此消除氯气的污染和伤害.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
黄绿色
刺激性气味
刺激性气味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