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右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入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后,立刻将集气瓶上的三孔胶塞塞紧.
③迅速将预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④待白磷燃烧完毕,将集气瓶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中白磷的用量应保证
 

(2)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3)小组成员小张对“实验前向集气瓶内装入适量a体积的水”不理解.咨询组长小明后,他终于明白加入水的作用,其一是
 
;其二是
 

(4)小组成员小红无意间发现,向b体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会变成红色.请你对“变红”现象的原因提出大胆地猜想
 
分析:(1)要充分消耗掉氧气白磷的用量应该足量.
(2)利用氧气的量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解决问题.
(3)围绕“降温以及吸收燃烧产物”这一因素进行分析;
(4)从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的知识进行猜想.
解答:解:(1)氧气是由于白磷燃烧而消耗的,所以要想使氧气消耗的更充分一些,需要加入过量的白磷.
故答案为:过量(或足量)
(2)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入的水也是这一比例,则有b-a=(c-a)×
1
5
,化简得:c+4a=5b
故答案为:c+4a=5b
(3)由于温度的改变会影响水的进入,所以需要使集气瓶温度尽快降低至室温,同时水也对吸收产物有一定作用.
故答案为:加快集气瓶的冷却;吸收(或溶解)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4)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可从这一角度分析问题.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显酸性(或五氧化磷与水反应生成酸等合理答案)
点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热点,重点考查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以及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实验装置
精英家教网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装置③的作用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氮化铝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AlN+NaOH+H2O=NaAlO2+NH3↑、Al2O3+2NaOH=2NaAlO2+H2O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有关操作为: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b.从分液漏斗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不考虑氨气在NaOH浓溶液中的溶解);c.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交流与讨论】
(1)本实验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广口瓶中试剂x的作用是
 
,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3)小李认为广口瓶中液体没有装满,对氨气体积的测量会产生影响.你对他的观点有何评价?
 

(4)实验结束后,若观察到锥形瓶中还有固体,则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5)小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条件下收集到的气体密度为0.68g/L,若实验中所用量筒规格为500mL,则从理论上分析参加反应的AlN质量的最大值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8、我校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D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下同)
③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过滤

④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AD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b
(填序号).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紫色石蕊试液

(3)丙同学对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丙同学认为废液中报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永州)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呈碱性(pH>7),CaCl2溶液呈中性(pH=7).
(1)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
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色为止.
(2)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
①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②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
3
3
种可能.
(4)如果将乙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CaCl2溶液,同样进行实验(1)(2)(3)的操作,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的现象
可能
可能
(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