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大理石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为CaCO3 外,还有少量的硫化钙。甲和乙两位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开展以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a%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大小:H2SO4<HCl<H2S<H2CO3<HClO

复分解反应的其中一条规律为: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

(1)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上述规律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资料二]:常见干燥剂有①浓硫酸 ②无水氯化钙 ③碱石灰 ④生石灰

[实验探究] 甲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装置,请


 

(2)制备的CO2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 ;

(3)上述装置中,A 是______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 ____;

(4)上述装置中,B 物质的名称可能是_________;

(5)将制得的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根据资料一判断,____(填“有” 或“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需要把烧杯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烧杯B中,将烧杯A内的液体倒入烧杯B后,烧杯A内会残留约1mL液体,之后用19mL蒸馏水清洗烧杯A的内壁,这部分液体也倾倒至烧杯B,烧杯A内仍残留约1mL液体…需要几次这样的清洗,才能保证原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99.9%都被转移至新烧杯(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 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CO的原因是O2不足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用语与意义

B.化学巨匠与贡献

2N——表示两个氮原子

3H2O2—一表示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张青莲――发明联合制碱法

C.对现象或事实的认识

D.常见物质的鉴别

气体压缩—一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鉴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

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一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为使果汁保鲜可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B.用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泡海蜇防腐保鲜

C.做馒头时加入适量小苏打(碳酸氢钠)使馒头变得暄软

D.在酱油中添加某种含铁元素的物质制成铁强化酱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福建省厦门市创新实验班招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的值是4.4 B.m2的值是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福建省厦门市创新实验班招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常见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 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C. 《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D. 《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属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晶体硅(Si)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油炼硅时常用碳在高温下与二氧化硅反应制得粗硅,涉及反应为:2C+SiO2Si+xCO↑,其中x和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A.2,+2价 B.2,+4价 C.1,+2价 D.1,+4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植树造林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构成二氧化碳的微粒是______(填序号)。

A 碳原子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2)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下图为某绿色植物对CO2吸收量的研究测定结果,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