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请根据下面两组实验中的问题写方程式.
精英家教网
如图1所示,写出实验中“液面上升更高”组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2所示,写出实验中“更快”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只能溶1体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比较多,所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试管液面上升高.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排在铁的前面,镁比铁活泼,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镁与稀盐酸反应更快一些.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只能溶1体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比较多,所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试管液面上升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排在铁的前面,镁比铁活泼,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镁与稀盐酸反应更快一些,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Mg+2HCl=MgCl2+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2011年某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中,同学们对下面两组实验进行了探究.
一,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观察
 
.(根据图示36-1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2)方案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6-2
①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②由图2中pH变化情况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酸和碱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
“放热”).
精英家教网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二,探究澄清石灰水的相关性质.
已知:a.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钙的悬浊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O+CO2═Ca(HCO32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Ca(HCO32
 微热 
.
 
CaCO3↓+H2O+CO2↑;新配制饱和石灰水,做如下实验:
(1)取一滴管饱和的石灰水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出现浑浊,原因是
 
;然后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取一滴管饱和的石灰水于试管中,用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中不停地吹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酒精灯上加热此试管内的澄清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配制1:3(1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加3体积的水)和1:7的石灰水,分别用吸管吹气.观察到l:3的石灰水出现浑浊,1:7的不出现浑浊.出现浑浊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的石灰水不出现浑浊,原因是
 

A.CO2与1:7的石灰水不发生反应,所以没出现浑浊
B.CO2与1:7的石灰水反应,生成极少量的碳酸钙在水中完全溶解,所以没有出现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同学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取不同质量的铁的氧化物进行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铁的氧化物质量/g 生成铁的质量/g
1 4.00 2.81
2 8.00 7.62
3 10.00 7.01
4 12.00 8.42
5 14.00 9.81
6 16.00 11.22
7 18.00 12.63
8 20.00 14.03
(1)如果以Y轴表示生成铁的质量,X轴表示铁的氧化物质量,请用铅笔在下面坐标图上依次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的点.
(2)从图上可以看出甲进行第二次实验时,所得数据不十分可靠,故舍去.请分析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
反应时间太短或温度太低
反应时间太短或温度太低

(3)请利用图回答,第二次实验时生成的铁的质量为
5.6
5.6
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如果另一同学乙取了25g铁的氧化物样品,而来不及做实验,但根据上述图示,可以求出所生成的铁的质为
17.5
17.5
g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将你所用的方法在上图中画出.
(5)同学丙看了甲、乙两同学所做的方法后,认为只要认真进行两次实验,就可回答上述问题.请用甲同学的两组实验数据用数学方法写出丙同学的分析过程.
(6)丁同学看了上述分析过程后,认为只要一组准确的实验数据就能解决问题.他是怎样分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在2011年某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中,同学们对下面两组实验进行了探究.
一,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观察______.(根据图示36-1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2)方案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6-2
①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______.
②由图2中pH变化情况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反应(填“吸热”或
“放热”).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二,探究澄清石灰水的相关性质.
已知:a.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钙的悬浊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O+CO2═Ca(HCO32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Ca(HCO32数学公式CaCO3↓+H2O+CO2↑;新配制饱和石灰水,做如下实验:
(1)取一滴管饱和的石灰水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然后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取一滴管饱和的石灰水于试管中,用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中不停地吹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在酒精灯上加热此试管内的澄清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配制1:3(1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加3体积的水)和1:7的石灰水,分别用吸管吹气.观察到l:3的石灰水出现浑浊,1:7的不出现浑浊.出现浑浊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7的石灰水不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
A.CO2与1:7的石灰水不发生反应,所以没出现浑浊
B.CO2与1:7的石灰水反应,生成极少量的碳酸钙在水中完全溶解,所以没有出现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2011年某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中,同学们对下面两组实验进行了探究.
一,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观察______.(根据图示36-1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2)方案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36-2
①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______.
②由图2中pH变化情况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反应(填“吸热”或
“放热”).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二,探究澄清石灰水的相关性质.
已知:a.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钙的悬浊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O+CO2═Ca(HCO32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Ca(HCO32CaCO3↓+H2O+CO2↑;新配制饱和石灰水,做如下实验:
(1)取一滴管饱和的石灰水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然后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取一滴管饱和的石灰水于试管中,用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中不停地吹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在酒精灯上加热此试管内的澄清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配制1:3(1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加3体积的水)和1:7的石灰水,分别用吸管吹气.观察到l:3的石灰水出现浑浊,1:7的不出现浑浊.出现浑浊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7的石灰水不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
A.CO2与1:7的石灰水不发生反应,所以没出现浑浊
B.CO2与1:7的石灰水反应,生成极少量的碳酸钙在水中完全溶解,所以没有出现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