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D. 参加反应的 个数比为 2:3

【答案】D

【解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据此分析.

A、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A说法正确;
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说法正确;
C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B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都有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G ,H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说一说D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3)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用如下工艺流程获得较纯净细白的碳酸钙用作食品添加剂,(石灰石中的杂质高温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没有气泡产生)试回答:

石灰石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操作a的名称是 ,为了节约成本,该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有同学对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Ⅰ.提出问题:石灰石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了?

Ⅱ.进行猜想:①碳酸钙全部分解;② ;③碳酸钙没有分解。

Ⅲ.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下表是对猜想①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溶解,静置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取少量下层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试液变为红色;

碳酸钙全部分解

请你对猜想进行探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溶解,静置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取少量下层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纯净物A是打火机的常用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8。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10.4gB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消耗完时,可生成8.8gC4.5gD物质。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太阳能手摇两用充电器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这种充电器内装蓄电装置,既可以在有太阳的时候用太阳能给电池充电,也可以在阴天手摇直接给电池充电。

1)在不给手机充电时,手摇给充电器电池充电时的能量转化为_____,手摇充电器的主体,可以是塑料,但是其手摇主轴承的材料却最好应该是_____(填字母)

A 青铜 B 生铁 C 陶瓷

2)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也发明过一种电池叫爱迪生电池,爱迪生电池的反应物是铁和二氧化镍(NiO2)和一种氧化物,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了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

3)淘汰的手机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因为其中可能含有_____等有毒元素(写两种即可),所以需要回收,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有_____(填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填)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_____(填)。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

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Na+或①_____

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固体

_____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Na+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_____(填正确不正确)。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为了收集较纯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_____

3)若在A反应后的残余物中提纯二氧化锰(已知: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洗涤、烘干,在前两步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_____,作用分别是_____

4)双氧水制氧气可选择装置BC,其中装置B的优点是_____

5)用“排水法”收集O2,请在如图二中将收集装置补画完整_____

6)在如图三中画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中,“固体中氧元素质量”的变化趋势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尿素、磷矿粉、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五种化肥样品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甲、乙、丙是初中常见的三种物质)

(1)尿素、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都是______色晶体,现象X______

(2)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分别是:甲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乙______、丙______

(3)铵态氮肥在使用时,不能与______混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 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 等质量的碳酸钙,粉末状的产生CO2的质量多

D. 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