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以氯化钾和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和氧化铁铁红颜料,其主要流程如下,请认真观察工艺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铁红的化学式是______

2反应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硫酸酸化是为了除去过量的,反应后逸出的气体是______

4)沉淀池中溶质有KCl,还含有______

【答案】 二氧化碳

【解析】

1)根据铁红是氧化铁,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进行解答;

2)根据反应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加入酸,酸化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硫酸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4)根据(2)(3)可知沉淀池中溶质有KCl,还含有生成的

1)铁红是氧化铁,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化学式为:

2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入酸,酸化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硫酸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后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由(2)(3)可知沉淀池中溶质有KCl,还含有生成的

故答案:

1

2

3)二氧化碳;(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属于_____变化。

2)图2 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 难溶于水 B 有挥发性 C 受热易分解

3)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 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②连接AB 装置,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的现象是_________ B 中的现象是写出B中反应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

③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CO+CuOCu+CO2

C. 2KMnO4K2MnO4+MnO2+O2

D. Na2CO3+Ca(OH)2═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13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的甲

C. t1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员发现一包装袋有些破损的药品,经过一个酷热的暑假,袋里的药品变少了,但并没发现药品撒落地上,只见标签上留有碳酸氢三字,于是实验员组织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对其变少的原因和成分进行探究.回答:

1)同学们用控制温度的方法进行探究,可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选项);

A样品加水溶解 B暴晒样品

C样品放入冰箱冷冻 D样品加入盐酸

2)探究小组用如图1的加热方法进行探究,此装置的优点是_____(填选项,可多选);

A加热使反应速率加快,提高效率

B该装置简约易操作

C铁制的三角架有良好的导热性

(资料一:2NaHCO3Na2CO3(固体)+H2O+CO2

3)在(2)的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样品不见了,于是,甲同学认为该药品是碳酸氢钠,小组经讨论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资料二: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干燥剂和吸收剂,可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取样品进行如图2的实验:图中碱石灰吸收了样品分解产生的H2OCO2,还产生了一种气体使烧杯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溶液的pH_____7(填<、>或=),样品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同学们将药品装瓶,贴好标签,将此药品保存在_____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灰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铝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铝元素的含量居地壳中所有元素的第__________位,将铝块拉成细丝、压成薄片是利用铝的__________性。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冰晶石在工业制取金属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硫酸铝和氟化钠(NaF)在共熔条件下反应生成冰晶石(Na3AlF6),同时得到硫酸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如图表示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 如图表示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 如图表示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