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Na2CO3溶液滴入BaOH2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如图。

1)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能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种酸是_____(填写化学式)。

3)图形〇代表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 H2SO4 OH-

【解析】

1)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因此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2)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种酸是硫酸;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钠,由图中信息可知,生成物碳酸钡消失,所以表示OH-表示Na+;所以图形〇代表的离子是O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C.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足量盐酸

_____,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B

加入足量水

白色沉淀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C

加入适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消失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图是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部分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回收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棉花 B.羊毛 C.蚕丝 D.尼龙

(2)焚烧垃圾发电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可以用石灰乳吸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已知:二氧化硫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SO3和水)。

(3)沼气化得到的甲烷是一种常用的燃料。

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操作

现象

结论

点燃甲烷气体,把用澄清石灰水 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白色物质出现

甲烷中含有

(4)回收到的非铁金属可用于实验室中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康康选取一定量的含有铜、铝和锌的非铁金属,加入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若反应后溶液呈蓝色,则向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_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若向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 (写化学式)

(5)金属铁的回收利用,一定程度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工业炼铁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炼出56t铁,则理论上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吨?(以赤铁矿为例,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下左图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右下图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1)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____________(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3)上右图是_____________(选填核裂变核聚变”)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⑴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⑶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_______

⑷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⑸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的NaCl的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⑹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下图。

①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_____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4)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改进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_____,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中一定含有

_____

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放出大量的热量,试管底部有不溶物,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

_____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一、操作二为相同的操作,该操作为_____

2)固体C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

3)溶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_____,检验所加碳酸钠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_____

4)确定固体D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_____

5)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出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溶液B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几位同学们对该混合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I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此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Ⅱ.CO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该班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现象与结论)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要证明气体中含有CO则在装置G中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

2)装置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位置,将不能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结束后发现G中红色粉末又变成黑色,原因可能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5)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