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5分)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填选项)。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答案】(5) (1)长颈漏斗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2)BCD 2KMnO4 K2MnO4+MnO2+O2 (3)C

【解析】(1)根据图形写出仪器的名称,根据收集方法推出物质的密度和溶解性.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回答.
(3)根据实验目的和气体的性质以及洗气的方法来选择顺序.

解答:解:(1)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该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它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排水法说明它能溶于水.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的装置,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故选择B、C或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除去CO2中HCl和水蒸气,要先用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后用浓硫酸除水,气体进入洗气瓶时要长管进,短管出,故选C.
答案:(1)长颈漏斗,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2)B、C或D 2KMnO4K2MnO4+MnO2+O2
(3)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1)4个氧原子___________

(2)2个铝离子___________

(3)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___________

(4)2个碳酸钠___________

(5)正三价氮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____

(6)氯酸钾(KClO3)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ClO3-)离子构成,则氯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t1℃时,将50g水与20g甲混合,可以得到70g溶液

D.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是 X、Y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为原子,Y 为离子

B.X、Y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 在反应中可失去 6 个电子

D.X 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通常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_____.加入_____可以鉴别.

2)某组合转化技术是将CO2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_____物理化学)性质:采用铝合金材料的自行车,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某碳酸钠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1

2

3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7

5

5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50

50

75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4

4

4

完成下列计算:

(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2)第三次实验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在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__

(2)下列铜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填字母)

(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能生锈形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由此可以推测:铜生锈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铜、氧气、水和__

(4)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_(填字母)关系最大.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活动性

(5)世界上每年因为生锈而报废的铁制品占年总产量的20%40%,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向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mL 10%CuSO4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加入10%NaOH溶液,甲试管中加入5mL、乙试管中加入2滴,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乙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实验讨论)得到的蓝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那么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1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碱式硫酸铜,它是浅绿色固体,受热会分解;

2)碱式硫酸铜有多种可能的组成,如Cu2OH2SO4Cu3OH4SO4Cu4OH6SO4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试管A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后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证明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B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生成_____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有_____生成;

(实验反思)

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_____(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

2)碱式硫酸铜可表示为:aCuOH2bCuSO4,如将Cu4OH6SO4改写该表示方式,则ab的比值为_____

(拓展延伸)当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水果电池,制作方法是将铝片、铜片打磨后,一起插入新鲜橙子里面, 观察到灯泡发光。通常用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做负极, 活动性较弱的做正极,利用橙汁内可导电的有机酸形成稳定的电流。

1)铝、铜可做电极,利用了金属的_____性。

2)实验前,铝片和铜片要打磨的原因是_____

3)在这个水果电池中做正极的金属是_____

4)为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选择铝片和一种盐溶液 ,该盐溶液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