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友情提醒:2NaOH+H2S=Na2S+2H2O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②集气瓶.
(2)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O2,当看到水槽中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填“刚一冒出”或“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管”),其目的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3)写出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仪器①的作用是控制反应的速度.
(4)H2S是有毒气体,溶于水成氢硫酸.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H2SO4 在常温发生反应制H2S同时生成了硫酸亚铁.某同学用G装置来收集处理H2S.
①用G装置来收集处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大.
②G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H2S,防止H2S气体污染大气,漏斗的作用是防倒吸.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排出空气后再收集;收集后要防止水的倒流而引起试管的炸裂;
(3)根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
(4)①根据收集方法及进气口判断硫化氢的密度;
②根据信息硫化氢有毒及硫化氢的性质分析.

解答 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分液漏斗,②是集气瓶;
(2)用排水法收集的时机不能是刚一冒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氧气混有空气使氧气不纯;收集完毕若先熄灭酒精灯会引起水的倒流使试管炸裂,故应该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仪器①的作用是:控制反应的速度;
(4)①根据收集方法及进气管(长管)可以判断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因为硫化氢有毒,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故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漏斗可以增大与氢氧化钠的接触面积,防止溶液倒吸入集气瓶.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集气瓶;
(2)连续均匀冒出,从水中取出导管,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3)控制反应的速度;
(4)大;吸收多余的H2S,防止H2S气体污染大气;防倒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水垢放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立即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其质量.在以后的5min内,每一分钟读一次数.结果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12345
质量/g100g95g92g91.2g91.2g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分子的种类 ②分子数目 ③原子种类 ④原子数目  ⑤元素的化合价,其中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①⑤B.②⑤C.①③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雯同学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液体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炭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1)根据小雯的实验,分析A、B、C、D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A过氧化氢、B氧气、C二氧化锰、D水
(2)在横线上写出液体A加入黑色粉末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实验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
A.
高锰酸钾制氧气
B.
取用粉末状药品
C.
收集二氧化碳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甲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石灰水足量,每步反应均完全):

(1)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验纯、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①通入一氧化碳;②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③点燃酒精喷灯;④熄灭酒精喷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④②(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仪器①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的原因是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会造成环境污染.
(4)图乙是工业生产中炼铁高炉的结构图.实际生产中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是从原料入口加入的,其中焦炭在高炉炼铁时的作用之一是产生高温,另一作用为产生一氧化碳
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炉渣密度小于铁水密度.
(5)反应完全后,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时,小强同学认为“仪器①中减少的质量等于仪器③中增加的质量”.小丽同学通过称量发现二者质量并不相等.请你分析写出仪器①中减少的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而仪器③中增加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6)某同学取2.4g纯净的Fe2O3与CO反应一段时间后,对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76g
【分析与结论】
化学生产中往往会以某一种元素的转化来计算“反应的转化率”,其公式如下:
反应转化率=$\frac{化合物中已反应A元素质量}{化合物中A元素总质量}$×100%;若以原固体中氧元素的转化来表达反应的转化率则该反应转化率为88.9%.(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C(选填字母)(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据有关资料报导,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或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涂油漆.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AB(选填字母).
A.节约金属资源;B.减少矿物开采,合理利用资源;C.防止钢铁生锈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如图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中,金属X是Fe;
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H2↑+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研究分子的性质,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4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另取一只小烧杯B,加入约10mL浓氨水.如图所示,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
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信,我们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在大烧杯外,再放一个盛有40mL蒸馏水的小烧杯C,其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把10g某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2克二氧化锰装入锥形瓶中制取氧气.反应完全后,称得锥形瓶内的剩余物为11.36g. 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11.36g剩余物中含有哪些物质?
(3)所用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